“90后”高校创业团队向空气“借水”发电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8
天空连接广袤大地和各处人类聚居地,雾气无处不在且蕴含无数可能,已经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新焦点”。而从大气的水汽中直接获取电能,为偏远海岛等特殊地理环境提供了全新的清洁能源获取方式。
基于以上背景,雾电先锋项目组在广西清洁化制浆造纸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历经五年,开发出仿生雾气收集发电一体化设备,成功解决市场痛点,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白。项目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Nature子刊,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团队旨在以科技创新锻造集水行业领域民族品牌。项目创始人张松,立足科研岗位,硕博期间持续攻关先进纤维素材料“卡脖子”难题,致力于以专业和创新激发集水发电行业新活力。
团队研发新材料
这群“90后”团队对于雾水收集发电装置的探索缘起于一次调研之旅,在切身感受到海岛地区面临的水电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团队针对集水发电系统开展前期调研后发现:近年来,我国水电市场强势增长,成为国内电力产量的重要支柱。传统的水力发电通过利用水资源来产生电能,但是受到地理和水文的限制,同时无法面向缺乏地表水的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雾气收集发电作为一种新能源水电项目,具有电力供应的持续性,且成本低,不受河流和水库的限制。然而现阶段雾气收集发电系统仍存在高效吸湿材料短缺、雾捕获转化能力差和传统水电设备笨重的痛点问题。
团队攻克科研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这个来自广西大学轻工学院的“90后”团队创造性提出一种新型纤维素吸湿材料+仿生披针形表面阵列构筑技术+液滴的摩擦纳米发电集成技术的新型仿生雾气收集发电装置。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和学术交流。为更好的缓解水电资源短缺问题,多次与中国东信交流技术细节,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团队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纤维素研讨会、第一届可再生材料国际会议等会议做报告及时掌握前沿动态。项目组经过不断调研与反复实验,终于在保证低能耗、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一体化雾气收集发电装置的突破性升级。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增长,雾气水电收集技术将在解决水电资源短缺问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项目不仅为广西等水电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新的水电资源获取途径,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水电资源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展望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入,雾气水电收集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同时,随着国家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雾气水电收集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