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沃土,青春实践涌动基层就业热潮 —“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6
【前言】—基层就业探微求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变迁,大学生基层就业逐渐 成为新的趋势。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毕业生群体就业观念的转变, 也揭示了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及个人选择之间的复杂关系。国家出 台了一系列政策,如2003年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6 年的“三支一扶”计划等。这些政策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到基层锻 炼的机会,还通过学费代偿、公务员录用优先等优惠政策,保障了 基层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后续发展。但同时基层发展现状的限制,许多大学生虽有热情但难以施展才华。其次是薪酬预期差距和未来发展路径模糊,使得部分毕业生对基层就业持观望态度。“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为更好地探索服务大学生基层就业方法,团队深入基层展开调研。
图为大学生就业比例折线图
【活动背景】—基层待兴,青春可托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工作的一种就业形势。目前基于国家乡村振兴需求,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国家基层服务项目等政策支持,地方和高校响应,本团队开展了以“服务大学生基层就业”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活动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为大学生提供基层岗位,激励更多大学生投身基层建设。“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立足这一时代背景,以“服务大学生基层就业”为核心,发起“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成员合照
活动特别聚焦山东地区的基层发展现状,旨在通过 “沉浸式调研 + 精准化服务” 的模式,搭建起 “高校-基层-毕业生” 三方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带领大学生实地感受齐鲁大地基层的发展活力与人才需求,破除对基层就业的认知误区;另一方面,整合地方用人单位资源,为毕业生对接精准岗位信息,并通过红色文化浸润、基层校友经验分享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投身基层的使命感,最终形成 “政策引导-认知重塑-资源对接-长期服务” 的闭环。
【活动筹备】—流程细化,预案完备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筹备工作。提前联系走访的用人单位,商定活动具体事宜,包括场地使用、活动宣传、物资准备等。并活动策划与宣传,明确详细活动流程,设计宣传海报、宣传视频、校友宣传册,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广播、报纸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热宣传。对参与成员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中医药基础知识以及思想道德、语言规范性的培训。准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宣传材料、纪念品、记录设备等物资。
【活动实施】—扎根一线,调研实情
2025 年7月20日—7月30日,“丹韵传薪,锦书承红”宣讲团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调查,深入基层医疗单位,开展了为期十天的调查与宣讲活动。对山东、广东省等诊所以及卫生院就职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宣讲。
第一站:漱玉平民大药房
2025年7月20日—7月22日,团队成员奔赴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两大分店,在问卷调查环节,团队成员耐心向医护人员说明调研目的,指导填写方式,详细记录下关于诊所招聘情况、医学生毕业现状、薪资福利等关键信息。逐题进行讲解,确保收集到的每一份问卷都真实有效。
图为团队成员在药房门前合照(7.20)
成员专注于收集问卷数据和询问遗漏的关键问题,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基层医疗单位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对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期待。
图为团队成员在指导问卷的填写
团队成员奔赴漱玉大药房另一家分店。详细记录下关于诊所招聘情况、医学生毕业现状、薪资福利等关键信息。成员们既专注于问卷内容,也会根据交流时对方的反馈,进一步深入探讨,力求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成员们还适时地向他们宣讲山东中医药大学,分享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图为团队成员在药房门前合照以及填写过程(7.22)
第二站: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
2025年7月23日,宣讲团来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
图为成员在附属医院前合影
面对前来就诊的人群和忙碌的医护工作者,成员们积极上前,礼貌地邀请过往路人参与访谈。“阿姨,您觉得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就业初期最需要提升哪些能力?”“在您看来,现在的就业环境对医学生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成员们围绕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宣讲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记录,他们深知这些经验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是无比珍贵的财富。访谈结束后,成员们还向过往的学生和家长宣传学校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指导服务,希望能为更多同学的就业之路提供帮助。
第三站:广东省汕头市谷饶镇东明村卫生所
图为医生在填写调查问卷
2025年7月24日晚7:00,团队成员黄嘉琪在广东省汕头市谷饶镇东明村卫生所展开访谈活动。首先,向医生了解卫生所在招聘基层就业大学生时的标准和考量因素,是否更看重专业对口、实践能力还是其他能力素质,同时进行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问卷和记录大学生在此就业的基本情况;其次,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以及当地毕业生情况,同时注册就业网站,初步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后续输送人才奠定了基础;耐心解答患者在填写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活动结束后对调查的结果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图为广东省汕头市谷饶镇东明村卫生所
第四站:龙桥街道办事处旧关村卫生室
2025年7月25日,团队成员贾欣欣在山东省济宁市龙桥街道办事处旧关村卫生室展开访谈活动。同时进行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问卷和记录大学生在此就业的基本情况,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以及当地毕业生情况,同时注册就业网站
图为成员贾欣欣与医生合影
第五站:青岛浩德心理医院
2025年7月26日,团队成员于丹丹在山东省青岛市青岛浩德心理医院展开访谈活动。除了进行大学生基层就业调查问卷、记录大学生在此就业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就业单位达成合作的基础上,还对患者进行中医药文化认知度的调查,首先是基础认知层面,包括患者对中医药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了解程度,对常见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的知晓情况,以及对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药特色疗法的认知范围。其次是应用与态度层面,涉及患者是否有过使用中医药治疗的经历,对中医药疗效的认可程度,在选择治疗方式时是否会优先考虑中医药,以及对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看法。此外,还包括患者获取中医药知识的渠道,如电视节目、网络平台、医疗机构宣传、亲友推荐等,以便分析不同传播途径的效果。
图为团队成员于丹丹访问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