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探索与实践 —— 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为例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4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培育学生法治思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 2022-2025年的活动实践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该社团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出“理论奠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 三位一体的培育路径。通过分析系列活动的实施效果与数据支撑,提炼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法治思维培育经验,为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背景与意义

  (一)政策导向与时代需求

  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治素养。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产业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其法治思维水平直接关系到行业发展的规范化程度和社会法治建设的基础。

  (二)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要求

  高职院校以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各行各业一线岗位,面临更多与职业相关的法律问题。以轨道交通行业为例,涉及《铁路法》、《安全生产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等多项法律法规,从业者需具备较强的法治思维以应对工作中的法律风险。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行业需求脱节等问题,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三)法治知行社的成立初衷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法治思维培育对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于 2022年7月成立法治知行社。该社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以“尊重宪法,崇尚法治”为宗旨,旨在通过宣法、普法活动提高学生法治素养,是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力量,为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搭建了实践平台。

  二、法治知行社培育学生法治思维的实践路径

  (一)理论奠基:构建多维度法律知识学习体系

  1.专题讲座夯实法律基础

  社团成立初期即举办“厚植双高校法治底色 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职业教育法修订专题讲座”,80名首批成员系统学习了职业教育领域的法律知识,明确了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的法律权利与义务。此后,社团持续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如2024“‘劳’有所获,‘动’出精彩,与‘法’同行——劳动法专题讲座”,吸引线下 300 人、线上约1000人参与,帮助学生掌握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劳动法律知识;2025年“宪法法治讲座,护航成长路”,线下300人、线上1000人参与,深化了学生对宪法精神的理解。

  2.竞赛活动强化知识应用

  为检验学生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社团定期举办宪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2023年4月,第一届“深入宣传宪法知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系列活动中的宪法知识竞赛有184人参与,同年11月的宪法知识竞赛参与人数增至802人;2025年 6月的宪法知识竞赛参与人数更是达到1627人,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竞赛内容不仅包括法律条文识记,更注重结合轨道交通行业案例的分析,如“列车运行中突发故障的法律责任认定”等题目,强化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线上线下融合拓展学习渠道

  社团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2023年5月开展的 “学习强国打卡活动” 吸引600人参与,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法治知识。同时,结合线下活动,如2024年5月“精彩呈‘宪’,‘法’进校园——宪法专题讲座”,通过线下210人参与、线上约1000人观看的方式,扩大了法治教育的覆盖面,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

  (二)实践淬炼:搭建多层次法治实践平台

  1.校园实践活动培养法治行为习惯

  社团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宪法演讲比赛、法治微视频创作等。2023年5月,第一届宪法演讲比赛有50人参与,2023年11月增至125人,2025年 “宪法‘声’力量,青春向未来!宪法演讲比赛”有89人参与。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法治与职业、生活的关系,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此外,社团还联合增城区朱村街派出所成立广州科教城首支高校反诈宣传志愿服务队,学生深入宿舍、课堂开展反诈宣传,在实践中培养法治行为习惯。

  2.校外实践活动提升法治应用能力

  社团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法治实践。2023年7月,“助荔发展—法治护航从化荔枝健康有序发展”法治知行实践团40人,在从化新南村开展“青少年反诈公开课”、老人养老诈骗座谈会等活动;2024年7月,“百千万工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城朱村“法润知行”实践团和从化新南村“逐梦前行”实践团共40人,深入社区乡村开展法治宣讲,获学校优秀团队称号;2025年7月,湛江遂溪北坡镇“法行先锋”实践团和增城朱村“法润知行”实践团 40 人,开展反诈、禁毒、反邪教等法治宣讲活动,以法治护航乡村振兴。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升了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警示教育活动强化法治敬畏之心

  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敬畏感,社团组织开展警示教育活动。2024年4月,30名学生参与广东省广州花都监狱警示教育,通过实地参观和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直观感受违法犯罪的危害;2024年6月,40名学生走进广东省第一强制戒毒管理所、广东省禁毒科普馆,参与“禁毒普及:明辨毒品危害,共筑安全屏障”活动;2025年4月,40名学生在“广州禁毒馆”开展“禁毒研学”活动,通过科技手段直观体验毒品危害。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守法是底线”,强化了坚守法律原则的意志。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814/83eb4f59e9bba9d9717a65f57e2222bb.jpg

花都监狱警示教育

  (三)文化浸润:营造全方位法治文化氛围

  1.常态化活动培育法治文化

  社团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法治文化活动,如宪法宣传教育、反诈宣讲、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2023年5月,100名学生参与农讲所国家安全教育现场教学;2023年9月,150名学生参加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国防教育讲座。这些活动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丰富了法治文化的内涵。

  2.品牌活动塑造法治文化标识

  社团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品牌活动,如“宪法宣传系列活动”。该活动在第十七、十八届大学生校园科体季中获评优秀项目,成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标识。通过持续举办品牌活动,使法治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3.跨界合作拓展法治文化空间

  社团积极与司法机关、社区等合作,拓展法治文化的传播空间。2023年5月,“警校合力,共筑反诈屏障” 法治宣讲活动有200人参与;2025年3月,32 名学生参与“书香浸润心灵 宪法引领前行——缤纷社区多彩活动”,将校园法治文化延伸到社区。通过跨界合作,形成了“校-警-社”协同育人的法治文化建设格局。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814/cb1a1bf6c460ec3381877249a7e5b755.jpg

校-警-社跨界合作

  三、法治知行社培育学生法治思维的实践成效

  (一)学生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从参与人数来看,法治知行社的活动参与度不断提高,从2022年成立初期的80 人,到2023年“劳模工匠进校园”讲座吸引1600人参与,再到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 1627人参与,反映出学生对法治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从学生表现来看,在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中,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如在乡村法治宣讲中,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解读相关法律条文,获得社区居民的认可。

  (二)社团影响力不断扩大

  法治知行社凭借丰富多样的活动和显著的育人成效,获得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社团荣获学校2023年、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优秀团队荣誉称号,“宪法宣传系列活动” 获评优秀项目,多名指导老师获评优秀指导老师。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社团工作的肯定,也提升了社团在学校和社会中的影响力,为法治思维培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形成可复制的培育经验

  法治知行社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奠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培育路径,结合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该路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衔接、知识传授与文化熏陶相融合,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创新点与展望

  (一)创新点

  1.理念创新: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理念,强调法治知识的学习与法治行为的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行动力。

  2.模式创新:构建“校-警-社-企”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法治思维培育的合力,突破了单一校园教育的局限。

  3.内容创新:结合轨道交通行业特色,将行业法律法规融入法治教育内容,使法治思维培育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未来展望

  1.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法务人员参与社团活动,引入更多真实的行业法律案例,使法治思维培育更贴近职业岗位需求。

  2.加强数字化法治教育资源建设:利用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发线上法治教育平台和虚拟仿真法治实践场景,提升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法治思维评价体系,定期对学生的法治认知、法治情感、法治意志和法治行为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育策略,持续提升法治思维培育质量。

  五、结论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培育路径。实践证明,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必须立足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协同、知识与文化相融合。未来,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创新法治教育模式,完善法治思维培育体系,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具有良好法治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供稿人:丘丽丹 沈致锋)

头条新闻

  •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培育学生法治思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 2022-2025年的活动实践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该社团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出“理论奠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

  • 从 “盐碱滩” 到 “生态仓” 黄河

      2025年7月15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润土丰田实践队启动盐碱地调研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东营、滨州等黄河流域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实地走访、样本采集、农户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盐碱地现状与治理需求,以青春力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  盐碱地被称为“地

  • “猫化”羊羊萌力全开!《喜羊羊与灰太

      还记得童年时守在电视机前,与小伙伴一同为喜羊羊的机智喝彩、因灰太狼的搞笑而捧腹的美好时光吗?   不知不觉间,《喜羊羊与灰太狼》已陪伴观众走过二十个春秋。值此特别之际,这个温暖了无数人童年的经典动画IP,携其第十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异国破晓》于7月26日温情回归,正全国热映中!   萌趣

  • 朝阳社区展风采:石榴籽手拉手,胡杨心

      (来源: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志愿者队伍名称:石榴籽·胡杨心社会实践团)“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同志的深刻论述,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2025年7月7日13时,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榴籽·胡杨心”社会

  • 民族团结进万家,花园社区展风华

      (来源: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志愿者队伍名称:石榴籽·胡杨心社会实践团)“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国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强调了民族团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2025年7月8日下午

  • 《羊村守护者11》场景美学惊艳!多元

      国民动画IP《喜羊羊与灰太狼》20周年TV片单暑期佳作《羊村守护者11之狂野新宇宙》已圆满收官!该片凭借异世界的新奇设定、多重景观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播出期间屡登热搜,多平台霸榜第一!这场穿梭于异世界的精彩冒险,用视觉美学打造出色彩斑斓的“狂野宇宙”,同时别出心裁的角色设定也十分吸睛。   

  • 播撒团结种子 共筑同心家园

      (作者/张晋雲)7月2日至7月15日,塔里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石榴籽 胡杨心”社会实践团与宣讲团队,在阿拉尔市新苑社区、花园社区、朝阳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多元形式的互动与教学,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各族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覆盖3至12岁的民汉儿童,以陪

  • 在田野深处,把青春写进乡村振兴的答卷

      金色的稻田旁,秸秆垛静静堆放。曾几何时,它们是农民最头疼的废弃物——焚烧会污染,堆放又占地。如今,它们在一群青年的手里,被赋予了新的名字:“液体黄金”。这群来自广西大学的青年,有一个锐意勃发的团队名字——“肥同寻长”。他们带着书本里的知识,也带着心里的信念,用四年时间,回答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