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盐碱滩” 到 “生态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再添硬举措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4
2025年7月15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润土丰田实践队启动盐碱地调研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东营、滨州等黄河流域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实地走访、样本采集、农户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盐碱地现状与治理需求,以青春力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
盐碱地被称为“地球的牛皮癣”,因高盐、高碱特性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是沿黄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拦路虎”。队员们顶着烈日,脚踩泛着白霜的土地,与当地农技人员、种粮大户、村干部深入交流。“这片地以前种啥啥不成,亩产不足千斤,现在试种了耐盐碱小麦,收成翻了一番,但技术和资金还是跟不上。”一位老农的话道出了沿黄群众的普遍困境,也凸显了协同开展大治理的迫切性。
调研中,实践队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发现当前盐碱地治理存在三大突出需求:技术适配性不足,现有治理技术多针对特定类型盐碱地,难以在复杂地块推广,制约绿色技术落地;资金投入缺口大,土壤改良、灌溉设施升级等成本较高,农户和村集体难以独自承担,影响治理持续性;长效管护机制缺失,部分地区治理后因后续维护不到位,出现返盐返碱现象,不利于美丽山东建设中土地生态的长效改善。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结合专业知识,初步形成“技术引进+本土改良+政策衔接”的治理建议,计划联合当地政府、科研机构搭建帮扶平台,推动共同抓好大保护。“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兴旺,而土地是产业的根基。”实践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志愿服务不仅是为摸清盐碱地“家底”,更希望连接科研与田间,让“沉睡”的盐碱地变成“丰收田”,切实服务沿黄群众。
目前,队员们已整理完成调研报告,后续将通过学术研讨、政策建议等形式,推动成果转化为实际治理方案、农民生活品质提升注入动力。从实验室到田野间,润土丰田实践队用脚步丈量黄河流域土地,用专业服务乡村。他们的实践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大地、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让盐碱地焕发生机,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齐鲁沃土上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