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炽感智联:以耐高温AI传感技术重塑极限作业边界,开启智能装备新纪元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5     

  在全球工业智能化浪潮中,一个来自中国高校的创业团队正以颠覆性技术重新定义高温环境下的机器感知能力。广西大学炽感智联团队创立的“极端环境可穿戴”项目,凭借其自主研发的耐高温多模态AI传感系统,成功突破了极端环境下智能感知的技术瓶颈,为消防、航天、深海等特种作业领域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产学研协同:打造硬核科技创新范式

  炽感智联的创新之路始于一个朴素的观察:在高温极端环境下,传统传感器往往“失灵”,导致机器人作业能力大打折扣。面对这一普遍性难题,团队独创性地构建了“高校基础研究-企业工程转化-场景验证迭代”的三元创新模式。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提供器件材料和平台技术支持,校友企业负责工程化开发,而消防研究所等机构则提供真实场景验证。这种深度协同不仅加速了技术迭代,更在短短两年内就完成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我们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合作企业的一线需求反馈,这让我们的研发始终紧贴实际痛点。项目负责人刘艳华介绍道“目前,团队已与2家行业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培养专业技术人才10余名,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论文占比达80%,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护城河。”

图1 团队核心成员合影

  技术突破:三大创新维度重构行业标准

  炽感智联的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关键维度:在材料科学领域,团队创新性地采用可再生纤维素新材料,结合撒哈拉银蚁感知器官的结构设计,使传感器在200℃高温下仍能保持高精度的感知,使用寿命较传统产品提升5倍以上。这种“既耐高温又灵敏”的特性,被业内专家誉为“给机器装上了火凤凰的羽毛”。在器件设计层面,团队开发的“高温-压力并行感知”开创性地解决了多模态信号干扰难题。通过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系统可在毫秒级完成温度、压力多维度数据的融合处理,识别准确率达到98%,远超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在系统集成方面,团队构建了业界“感知-决策-执行”全栈式解决方案。该系统支持模块化配置,可根据不同场景需求灵活组合视觉、触觉、温觉等感知模块,可应用于消防等高温特种作业场景。

  商业生态:构建技术赋能的新型产业模式

  炽感智联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在于其开创的商业模式。团队首创的“传感系统即服务”模式,通过硬件租赁、数据服务、系统定制等多元化路径,实现年营收超500万元。在市场布局上,团队采取“标杆示范-标准制定-生态共建”的三步走战略。目前,项目已发起成立“特种环境智能感知产业联盟”,联合上下游10多家企业构建产业生态。据测算,到2026年该项目衍生的市场规模将突破5亿元。

  未来展望:从“技术突破”到“全球竞争”

  面向未来,“炽感智联”团队将持续聚焦三大方向:

  技术深化:拓展极限感知新边界

  产能升级:构建智能制造新体系

  生态构建:引领行业标准新范式

  在全球布局方面,炽感智联已迈出坚实步伐。炽感智联团队在采访中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人类,而是解放人类”。随着“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炽感智联的耐高温AI传感技术有望像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工业文明的各个角落。源自中国广西高校的“炽感智联”团队,正以其硬核创新实力,向世界展示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技术自信与产业抱负。未来,随着全球极端环境作业需求的持续增长,炽感智联有望成为该领域规则的制定者和价值的定义者,为人类探索未知疆域提供更安全、更智能的技术保障。

图2 炽感智联团队讨论项目

  结语:硬核科技背后的青年担当

  从实验室的灵光一现到产业化的稳步推进,炽感智联的故事展现了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魄力与产业情怀。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团队,正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在高温传感这一细分领域书写着“中国创造”的新篇章。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炽感智联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难题,更在于他们证明了中国年轻人完全有能力在最硬核的科技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化与应用场景的拓展,这套源自中国高校的创新方案,有望为全球极端环境作业提供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让更多危险的工作从此告别“血肉之躯”的时代。

头条新闻

  • 炽感智联:以耐高温AI传感技术重塑极

      在全球工业智能化浪潮中,一个来自中国高校的创业团队正以颠覆性技术重新定义高温环境下的机器感知能力。广西大学炽感智联团队创立的“极端环境可穿戴”项目,凭借其自主研发的耐高温多模态AI传感系统,成功突破了极端环境下智能感知的技术瓶颈,为消防、航天、深海等特种作业领域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产学

  • 从实验室到市场:安擎智联的Secur

      三年前,方舟,年仅23岁的青年学者,正在广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安全的结合时,发现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尽管AI与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应用迅猛增长,但数据隐私和安全性问题依然困扰着金融、医疗、政府等领域。尤其是随着数据流动和存储的全球化,传统的加密与安全技

  •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橘海翻波映台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橘海翻波映台州,科创助农富路兴  汇聚科技创新力量,智慧农业加速启航。7月16日至19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技兴农,智绘乡图”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台州市,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智慧农业看‘浙’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聚焦台

  •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智绘农业新篇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智绘农业新篇章,共筑安吉乡村梦  凝聚科创奋进力量,助力智慧农业腾飞。7月6日至9日,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科技兴农,智绘乡图”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湖州市安吉县,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智慧农业看‘浙’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人聚焦

  • 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探索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培育学生法治思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法治知行社 2022-2025年的活动实践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该社团在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方面的具体做法,总结出“理论奠基—实践淬炼—文化浸润

  • 从 “盐碱滩” 到 “生态仓” 黄河

      2025年7月15日,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润土丰田实践队启动盐碱地调研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东营、滨州等黄河流域典型盐碱地区域,通过实地走访、样本采集、农户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盐碱地现状与治理需求,以青春力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打造。  盐碱地被称为“地

  • 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开展“三下乡”实

      为深入挖掘徽州古村落建筑文化价值,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7月28日至8月6日,黄山学院云梦徽州队赴黟县黄村开展了以“徽风皖韵筑考——基于测绘的古村落建筑文化价值挖掘”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9名成员在苏梦蓓、李姝指导下,结合专业特色,将传统测绘与现代技术结合,通过精准测绘与

  •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科创农桑新画

      浙江工业大学深蓝实践队:科创农桑新画卷,同兴遂昌共富篇  七月的遂昌,群山叠翠里藏着 “科技密码”。7 月 11 日至 15 日,浙江工业大学深蓝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丽水市遂昌县,开展 “三联三送三落实,智慧农业看‘浙’里” 活动。循着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红色足迹,队员们钻进茶园、扎进农田、探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