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正文

从镜头前到田埂间:西南政法大学 “新火益乡行”三维实践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7-13     

7月10日至12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火益乡行”实践团13名师生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以“青春之力”深耕乡村振兴一线。通过直播助农拓销路、民生服务暖民心、红色文化传薪火的实践,在三天时间里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了兼具实效与温度的成果。

直播带货拓路:指尖经济催生产业活力

聚焦“产业兴乡”,实践团以专业所长架起乡村与市场的桥梁,让直播镜头成为激活特色产业的“金钥匙”。

走进中益乡黄精舒甘蜂蜜水制作基地,队员们先当“产业调研员”,蹲点观察黄精种植的土壤培育、蜂蜜提炼的古法工艺,记录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细节;随后转身为乡村主播,启动“青耘中国”助农直播。镜头里,既有黄精蜂蜜水的醇厚色泽特写,也有队员跟拍的农户采摘黄精、晾晒蜂蜜的鲜活场景,穿插分享的中益乡清晨、柿子坝故事等乡野见闻,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产品背后的乡土温度。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现场照。薛源 摄

“这蜂蜜水带着山风的味道”“想带孩子去基地体验劳作”……直播评论区互动热烈,直接带动黄精蜂蜜水、脆桃等产品咨询量激增。队员汪雨涵表示:“直播不只是带货,更是用镜头让乡村的价值被看见、被认可。”

与当地餐馆老板冉起奉的交流更印证了产业联动效应,红色文旅与直播引流实现“双向赋能”,使餐馆客流同比增长40%,“旺季一天能赚过去一个月的钱”,冉起奉的话语中,体现出产业振兴带来的民生实效。

服务扎根乡土:多元行动凝聚民生合力

深耕“民生为本”,实践团以精准服务织密乡村治理网,让青春身影成为凝聚民心的“粘合剂”。

在建峰村、光明村,队员们从村务公开栏里读出“透明密码”:产业项目招标流程、低保户评定名单、集体资金使用明细等“民生账单”全公开,村民议事会上“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让“阳光治理”看得见、摸得着。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老党员马培清。程兰茜 摄

93岁老党员马培清的故事为这一场景增添了生动注脚,自1974年入党以来,她亲眼见证中益乡从“土坯房连成片”到“新村落美如画”的蝶变。如今通过村集体基地有了稳定收入,自家窗明几净的农家院成为游客打卡点,还常义务为游客讲述家乡变迁史,言语间满是对党的赤诚热爱与对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

敬老院里,队员们带着相机为20余位老人拍摄肖像。有的特意抬手理了理衣襟,几位相熟的老友默契地凑到一起,眼神里满是期待。队员们俯身为老人们调整角度,轻声引导大家放松,镜头里定格下一张张布满岁月痕迹却写满慈祥的脸庞。这些照片后期将被精心冲洗装裱成相框,专程邮寄回敬老院,让老人们能时常翻看,珍藏这份专属的温暖。

图为实践团成员宣讲现场照。薛源 摄

面向20余名乡村孩童的“民族团结话安全”宣讲中,队员们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阐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的意义,引导孩子们在绘画互动中写下“要和各族伙伴做朋友”,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童心间扎根。

红色研学铸魂:影像传播激活文化动能

锚定“文化铸魂”,实践团以研学传播为笔,让红色基因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在“两弹一星”精神教育基地,泛黄的科研图纸、复原的简陋实验台,无声诉说着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攻坚故事;重庆市脱贫攻坚历史陈列馆里,泛黄卷边的扶贫手册、从土坯房到新村落的对比照片,与坪坝村脱贫印记馆的老农具、旧档案相互呼应,串联起中益乡的奋斗史诗,队员们驻足凝视,在历史细节中触摸精神根脉。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展馆工作人员讲解。薛源 摄

三天里,队员们累计拍摄数千张照片,从场馆内的珍贵实物到广场上的铿锵誓言,每一张都承载着红色故事的温度。镜头语言串联起中益乡的红色记忆与振兴足迹,让更多人透过画面读懂“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触摸脱贫攻坚的脉动,让乡村发展中的精神力量跨越山海、广泛传播。

带队老师麦尔丹江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产业的‘筋骨’、民生的‘温度’、文化的‘灵魂’。这群青年用行动证明,青春力量能在乡土间扎下深根,结出硕果。”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专业为墨、热忱为砚,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继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通讯员:肖舒予 安嘉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中益乡干部合照。薛源 摄

头条新闻

  • 绘梦乡村,为爱添彩— —茶山刘新小康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茶山刘新小康支教团走进湖南益阳杉树仑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美育与环保特色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艺术素养,更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课程伊始,支教团成员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了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通过展示 NASA 的

  • 追寻星火 铸魂长安|西北大学“星火寻

      古城七月,热浪翻涌,却无法阻挡青春追寻信仰的滚烫步伐。7月6日至12日,西北大学“星火寻梦”社会实践队一行6名同学,怀揣对历史的虔诚敬畏与对先烈的无限追思,踏上了十三朝古都西安这片深植红色基因的热土。七处铭刻着血与火、信仰与牺牲的圣地,七次直抵灵魂深处的震撼洗礼,队员们以脚步丈量峥嵘岁月,以心灵

  • 从镜头前到田埂间:西南政法大学 “

    7月10日至12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火益乡行”实践团13名师生深入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以“青春之力”深耕乡村振兴一线。通过直播助农拓销路、民生服务暖民心、红色文化传薪火的实践,在三天时间里开展系列活动,取得了兼具实效与温度的成果。直播带货拓路:指尖经济催生产业活力聚焦“产业兴乡

  • 普通话推广正当时: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却难掩文化传承的热情。2025年7月10日,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圣理工学院-中俄学院“泉声化育,言振阡陌”暑期社会实践团,怀揣着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热忱,走进徐州市空军勤务学院蓝天幼儿园,成功举办了“童声同语,共筑未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互

  • 破局与跃升:广城职学生以直播激活信宜

      在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时代浪潮中,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食品健康学院“红心食匠”突击队已连续多日扎根信宜北界镇,以专业化直播矩阵开启助农新征程,用青春力量为乡村特色农产品“代言”。  开播初期,团队面临直播设备调试滞后、相关场地荒废等挑战。首次时试播麦克风收音不清,背景陈设陈旧,观看数据一度遇冷,

  • 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子“泉声化育,言振

      七月的徐州城,暑气蒸腾。7月9日上午,江苏师范大学“泉声化育,言振阡陌”实践团奔赴徐州市鼓楼区白云山社区,以“执手化箭 星河共筑”为主题,开启一场沉浸式航天科普实践之旅。  溯源火箭:从历史到今朝的时空对话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依托“泉声化育,言振阡陌”的实践主旨,将知识传播与文化传承相融合

  • 与岗位科学家同行,探寻丘陵农机新未来

    7月5日至11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咸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湖北省咸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8名本科生在国家级柑橘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善军教授全程指导下,深入农机科研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园和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技术攻关、田间劳动与红色研学,探索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解决方案,赋能乡村振兴。 解码山地运输机

  • 家园共育 携手成长 ——相沟镇中心

      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关注幼儿暑假期间的安全与健康,相沟镇中心幼儿园三义分园于7月11日举行以“家园共育,携手成长”为主题的暑期家长会活动。  家长会伊始,甄园长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家长们全面回顾了本学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自主游戏,绘本阅读到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