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25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理解城市青年发展生态,探寻增强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比较中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2025年暑期,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薛丽梅的带领下,赴“陶都”宜兴与“瓷都”景德镇开展了一场以青年视角洞察城市魅力、建言青年发展的深度社会实践活动。

  缘起:从“景漂”到“宜留”的思考:

  作为在宜兴求学的外来学子,我们既沉醉于紫砂文化的深厚,也好奇景德镇对青年的强吸引力——能否让宜兴也成为青年愿扎根、乐创造的“理想栖息地”?带着这份思考,我们踏上双城对比实践路。

(图1 团队-蜀山古南街)

(图2 团队-陶阳新村)

  方法:“TSLNE”动线下的五维体验

  团队以“TSLNE”动线(游玩、购物、住宿、夜生活、出行)为框架,从五个维度系统对比两地的青年体验差异与特色。

  游玩:慢生活与热活力的碰撞

  宜兴:蜀山古南街的黛瓦白墙、陶二厂的艺术改造、UCCA陶美术馆的前卫设计,透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静谧匠心。

(图3 成员-陶二厂)

(图4 成员-蜀山古南街陶艺体验)

  景德镇:陶溪川、三宝村、雕塑瓷厂的热闹市集与浓厚艺术氛围,满是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图5 团队-景点)

(图6 成员-景德镇陶艺体验)

  购物:多元消费里的青年喜好

  两地都有层次丰富的消费场景:宜兴的“陶货夜市”“青年造物街”“大师街”,从亲民小件到大师之作皆有;景德镇的陶溪川夜市、陶阳新村更具沉浸感,“没人能空着手走出”是真切体验。

(图7 逛陶阳新村摊子)

  住宿:两种生活方式的镜像

  宜兴龙山村:安静质朴,远离喧嚣,适合静心隐居。

(图8 宜兴名宿村)

  景德镇三宝村:多元创新,艺术民宿与共享空间多,是青年社交的热闹聚落。

(图9 景德镇名宿)

  夜生活:烟火气里的活力差距

  两地陶瓷夜市都有文化与烟火气,但景德镇夜市持续更久、氛围更浓;宜兴陶二厂夜市九点后渐冷清,青年夜间活动选择待丰富。

(图10 桃溪川人流)

  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利性对比

  实践团切实体验了两地交通。宜兴公交覆盖广但部分路段间隔长,短途接驳不便,成员曾步行良久。景德镇则共享电驴网络发达,随处可见,扫码即走,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自由度和便捷度更高。

  实践总结与青年建言:

  通过此次对比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两座城市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与不同的发展模式。他们认为,能吸引并留住青年的城市,才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基于调研体验,他们从青年视角出发,为宜兴提升青年吸引力提出建言:

  1.构建青年微生活圈:打造更多低成本、高活力的青年社交空间和创意聚落,增强归属感。

  2.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延长夜间文化活动和经济形态的持续时间,提升夜间活力。

  3.强化体验式文旅:开放更多工坊体验,支持青年创意市集,让青年从消费者变为参与者、创造者。

(图11 采访景德镇当地留校大学生)

(图12 采访宜兴当地开店人员)

  结语:

  本次“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视野的开拓,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与责任的觉醒。作为在宜兴学习生活的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积极运用专业所学,投身实践,为宜兴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相信,通过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共同努力,宜兴能够建设成为一座不仅宜业宜居,更宜创宜享的青年友好型城市。

  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青年与城市发展的课题,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头条新闻

  • 漯河市2025年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在

      漯河市2025年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在郾城中学成功举办  8月23日,漯河市2025年义务教育统编教材(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在郾城区初级中学举行。此次培训旨在落实教育部统编教材使用部署,提升初中历史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由市教研室历史教研员张春彦主持,中原名师、国家统编教材初中历史审读及培

  •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 | 无锡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理解城市青年发展生态,探寻增强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比较中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2025年暑期,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薛丽梅的带领下,赴

  • 护碧波寄初心,苏师青年谱生态华章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智水吴韵青锋行”实践团与“泉声化育,言振阡陌”实践团在江苏省长江和太湖流域等地联合开展水源保护系列实践活动。作为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以“科学赋能生态守护,青春助力碧水安澜”为宗旨,通过系统性环境治理与专业化水质监测,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青春动能,

  • 皖乡医路践初心,教泽万家传薪火

      皖乡医路践初心,教泽万家传薪火  ——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皖乡医教先锋队"赴大湾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20日至7月30日,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皖乡医教先锋队"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七彩假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关注乡村儿童,通七彩课程

  • 青衫伴童,科韵赋能

      7月中旬,获评团中央专项重点实践队的青岛科技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科韵流芳,智愿同行”志愿服务队,为激发初中生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走进威海市文登区天福街道北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这支由13名大学生组成的服务队,依托学校“星链共融”科创矩阵,以“启迪+实践+孵化”为

  • 巢湖学院体育支教团:体育之光照亮乡村

      清晨6点,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半岗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哨声。巢湖学院体育学院学生王宇航正带着30多名学生练习跳绳,他蹲下身,手把手纠正一名学生的手腕发力动作,“以前他们习惯用整条手臂甩绳,现在80%的学生掌握了正确方法。”这一幕,是巢湖学院“体耀乡间”支教实践团20名志愿者三个多月支

  • 青益暖阳聚微光 暑期实践绽芳华——“

      盛夏时节,暑气正浓。“青益暖阳,微光成炬”实践队的青年队员们怀揣服务社会的热忱,分赴江苏丹阳、连云港、昆山、南京、扬州、淮安及河南等地,以社区共建、专业实践、便民服务等多元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将点滴行动汇聚成温暖社会的洪流,用青春实践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答卷。  实践队首站聚焦基层社区共建,与丹阳

  • 云展潮味匠心,直播焕新非遗

      (前言)舌尖非遗的数字化破局广东科技学院赴潮州市“牛舞英韵”突击队由15人组成,主要是以“双非遗IP”开发为核心,设计并推广潮州“英歌舞+牛肉丸”的一系列2D动漫形象,结合多平台宣传与落地转化路径,打造潮州专属的文创传播符号。  当潮州牛肉丸的传统捶打技艺邂逅新媒体传播浪潮,“牛舞英韵” 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