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碧波寄初心,苏师青年谱生态华章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24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智水吴韵青锋行”实践团与“泉声化育,言振阡陌”实践团在江苏省长江和太湖流域等地联合开展水源保护系列实践活动。作为青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以“科学赋能生态守护,青春助力碧水安澜”为宗旨,通过系统性环境治理与专业化水质监测,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青春动能,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青年担当。
(团队成员正在进行水质检测样本取样 供图 王子馨)
为全面掌握不同区域水源保护的实际情况与群众需求,实践团成员深入社区,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线下,队员们走进居民小区、沿街商铺、田间地头,与社区居民、商户、农户面对面交流,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家对周边水源质量的感知、日常用水习惯以及对水源保护的认知与建议;线上则借助问卷星等平台发布电子问卷,广泛收集不同年龄、职业群体的意见,形成了涵盖多维度信息的调研数据,为后续实践活动的精准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团队成员深入农户进行宣传与调研工作 供图:周鹭)
同时,团队以调研为基础,同步推进水源保护宣传工作。线下通过在社区广场设置宣传展台、张贴海报、发放科普手册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水源污染的危害、日常节水小技巧及保护水源的重要性;线上则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发布水质监测动态、水源保护知识科普等内容,扩大宣传覆盖面,引导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水源保护行动中来。
在滨水生态优化行动中,实践团成员聚焦河岸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针对可能影响水体健康的外源污染物开展集中整治。队员们沿着河道细致排查,对各类潜在污染源进行系统性清理与规范化处置,从源头减少废弃物进入水体的风险。这一行动不仅有效改善了滨水区域的生态基底,更通过修复河岸带生态链,强化了湿地等自然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为水生动植物构建起更稳定的栖息环境,让“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愿景在实践中逐步落地。
(团队成员在水质检测实验室进行水质检测 供图:王子馨)
为精准掌握水源地生态状况,团队同步开展专业化水质监测工作。成员们以水源地周边500米范围内的农田排水沟、村庄雨水渠为重点监测对象,通过一系列科学监测行动不仅全面掌握了区域水质动态,更为后续分析非点源污染规律、制定针对性保护策略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为水源地生态安全筑牢“监测防线”。
(团队成员进行校园宣传合影 供图 薛佳明)
江苏师范大学中俄学子们的行动,是当代青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团队成员表示,水资源保护关乎民生福祉与可持续发展,实践团将持续深化“监测—分析—治理—科普”的闭环行动模式,把实践中形成的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保护方案,同时通过科普宣传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青春力量成为守护碧水清波的持久动力,为推动区域生态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担当。(通讯作者:黄磊、王子馨、张欣彤、颜嘉蓉、李曼熙、薛佳明、朱骊冰、顾紫萱、张雅涵、陈麒宇、曹依晗、刘滨宾、赵嘉仪、孙伟航、王心宇、张华玲、高鑫鑫、周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