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向盐碱地出发,山农师生用青春力量唤醒黄河湾的生命力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师生助力东营盐碱地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2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三角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部署,2025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河湾·青春绿”盐碱地改良团队在山东省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诸葛玉平教授的指导下,赴东营市五个区县31个盐碱地集中区,分批次开展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由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80余名师生组成,聚焦盐碱地生态治理与农业发展需求,通过“改地适种”、“改种适地”和科普教育三大行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改地适种:科技赋能,重塑盐碱地“生命力”

  东营盐碱地因高盐碱、低肥力等特性,土壤表层盐分聚集,在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村内东部土地盐碱问题突出,pH值普遍超过8.5,电导率高达16.35mS/cm,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团队成员通过实地采样分析,精准掌握土壤盐碱度、酸碱度等数据,运用物理改良、化学改良与生物改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逐步改善土壤结构。团队协助研究生创新搭建“改地-试种-监测”闭环:改良后划分试验田,试种首蓿、田菁等耐盐碱作物,同步运用无人机遥感、土壤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与土壤指标变化,为盐碱地“披绿生金”奠定基础。

  改种适地:品种突围,挖掘盐碱地“新潜力”

  立足东营自然条件,团队在调研中聚焦“品种筛选-本土化适配-模式创新”,破解“地适种难”困境。走访唐家村、王署埠村等26个村庄,完成了137份土壤样本的数据分析,了解20余种耐盐碱作物,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与研究生团队在实验室重点测试大豆、高粱、藜麦等作物的耐盐性。针对表现突出的品种,团队联合当地农业部门、合作社,在盐碱地建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基地,配套滴灌、精准施肥等技术,实现“一地多产、一季多收”,为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样本”。

  科普宣讲:播种希望、点亮盐碱地“未来星”

  盐碱地治理,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兴”。团队成员走进东营乡村小学,开展“黄河与盐碱地的奇妙课堂”科普活动。以动画演示、趣味实验、田间实践为载体,向孩子们讲解黄河三角洲形成、盐碱地成因及治理意义,亲手教孩子们种植耐盐碱植物,让“科技兴农”种子扎根童心。课堂上,孩子们围绕“盐碱地还能种出啥”“无人机咋给庄稼看病”等问题踊跃提问,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一解答,激发青少年对家乡土地的热爱与探索欲。活动同步组建“盐碱地小讲师”队伍,鼓励孩子们向家人、朋友讲述黄河和盐碱地知识,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土地”的辐射效应。

  实践途中,团队成员深刻领悟“科技赋能盐碱地,青春扎根黄河湾”的使命价值。从实验室数据到田间成果,从改良土壤到培育希望,每一步都凝聚着农科学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此次实践也是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将红色基因寻访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未来,团队将继续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为平台,持续深化实践,为东营盐碱地治理贡献更多“山农智慧”,让青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征程中熠熠生辉,推动盐碱地“从治理到致富”的转型升级,书写新时代农科学子的青春答卷。

        通讯员|高裕清


头条新闻

  • 河南漯河太行山路小学开展开学前安全排

      织密安全网 静待雏鹰归  ——河南漯河太行山路小学开展开学前安全排查专项行动  盛夏余温未散,新学期脚步已至。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师生平安返校,8月19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太行山路小学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拉网式”安全排查专项行动,以“零隐患”标准迎接开学季,为孩子们铺就一条安全、温馨

  • 青春力量扎根乡土:“青禾绿行”实践队

      近日,以“践行绿色理念,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的青年志愿服务团队——“青禾绿行”实践队活跃在乡村一线,他们怀揣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乡村的热爱,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生态建设注入青春活力,让绿色理念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青禾绿行”实践队聚焦生态保护、绿色农业、低碳生活三大核心方向,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与乡村

  •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凤箫声动 玉壶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淮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瞻淇村进行非遗鱼灯技艺研习与传播暑期实践团  为探寻在瞻淇古村的夜色中流转不息的那缕匠心与乡魂,揭示鱼灯光影背后跃动的文化脉搏,推动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近日,淮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瞻淇村进行非遗鱼灯技艺

  • 向盐碱地出发,山农师生用青春力量唤醒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三角洲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战略部署,2025年暑假,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黄河湾·青春绿”盐碱地改良团队在山东省盐碱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诸葛玉平教授的指导下,赴东营市五个区县31个盐碱地集中区,分批次开展系列暑期社会

  • 从课堂到车间!内蒙古工业大学晨曦科技

      当一颗螺钉的拧紧误差超过标准,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电池泄露、工程机械结构失效等重大安全隐患。如今,这一困扰高端制造业的难题被内蒙古工业大学 “晨曦科技” 团队攻克 —— 他们研发的智能电批,凭借自主创新的 “动态补偿 + 数据追溯 + 视觉引导” 技术体系,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垄断,让国产智能装配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新罗职工子女暑托

      7月份以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筑小蜂青年志愿服务队奔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莲花社区,携手市、区总工会、壹公益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中心,为37名孩子打造多彩暑期课堂,用实际行动破解职工子女暑期“看护难”问题。  暑托班围绕“筑梦新罗・情暖童心”主题,聚焦“建筑+素养+安全”多维培养,精心设计了涵盖红色建筑

  • 以法为纲,以译护航 ——“译心护讼”

      随着我国涉外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律英语已成为连接中外法律体系、促进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桥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由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团队创立的重庆译心护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其创新的“AI+法律英语

  • 青春集结马鞍山 | 重走考察路中铸牢

      8月8日,赤峰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与内蒙古工业大学泽被后世团队成员一道,深入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联合开展“重走考察路”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喀喇沁旗委员会副书记李闿男出席活动并讲话,马鞍山林场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实践。  在林场讲解员的引领下,全体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踏足的护林小道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