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柚卫”走出井冈山:红色沃土育新苗,青年科技润乡村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7-16
在江西吉安,一群青年学子正用智慧与热爱,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果园生根发芽,为果农守住每一颗蜜柚的甘甜。他们是井冈山大学“AI柚卫”项目团队——这所扎根红色土地的高校,正在用“理想信念+科技实践”的模式,培养出一批批投身乡村振兴的青年力量。
“我们希望让果农少打一针药,也希望让农业多一份科技守护。”AI柚卫项目负责人巫海涛说。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与同伴们用三年时间,研发出一款集病虫害识别、预警、防控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服务平台,累计为吉安13个县8000余户果农提供技术支持,精准识别率高达98.6%,示范果园病虫害损失率降低70%以上。
而这个成果的背后,是井冈山大学始终坚持的“红色育人”理念。作为共和国摇篮脚下的本科高校,井冈山大学自觉肩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把爱国情、强农志、兴村行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我们出身农村,回馈农村,是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项目成员陈荣雪回忆,团队最初的想法来自一次调研中看到果农因黄龙病砍掉整片果园的场景,“那是我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缺位是农民最大的无力。”而老师告诉他们:“红色精神不仅是历史,更是一种敢为人先的担当。”从那天起,他们开始了一场科技报国的“接力跑”。
AI柚卫项目的成功,不仅是一次科技创新,更是一场跨学科育人的生动实践。项目成员来自计算机、生物、林业、会计、法学、编导等十多个专业。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导向下,学校鼓励多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协同育人,搭建“课题+项目+产业”的三维育人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问题中寻找答案,在服务三农中实现专业融合与知识转化。
从数据库搭建到模型优化,从公众号搭建到系统迭代,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团队成员一次次走进果园、扎根泥土的汗水。他们建立了覆盖20万张图像的井冈蜜柚病虫害数据库,引入梯度累积等先进算法提升识别能力,基于果园地理信息和实时气象数据构建智能预警体系。“以前我们在课堂上调试程序,现在我们在田间调试设备;以前写的是作业,现在写的是果农们和一颗颗蜜柚的命运。”队员邓星薇说。
学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给予了全方位支持。从创新创业课程到众创空间,从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到科研平台的开放共享,井冈山大学不断打通“专业—产业—社会”之间的育人路径。在“AI柚卫”之外,还有多个服务乡村的学生项目在这里孕育成长,真正将“科研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理念落到实处。
2025年,AI柚卫作为“红色青年筑梦之旅”代表项目入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成为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典范之一。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振兴农业”为目标的大背景下,这个由学生主导、自主研发、自主运营的项目,为智慧农业提供了“青年解法”。
如今,在吉安的果园里,“AI柚卫”每日发布的病虫害风险预警,像一颗颗闪烁的红星标记在地图上。它们不仅守护着果农的收成,也象征着井冈山大学“育人星火”的延续——那是新时代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注脚。
在红色土壤上成长,在绿色田野中实践,在数字时代创新。“AI柚卫”只是井冈山大学“红色育人”的一个缩影,却已足以让人相信:下一代农业的希望,正在这群青年中悄然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