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黑宝石: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与创新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29
轻盈如燕、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以其独特的脱胎技术和绚丽的髹饰技艺独步天下。
福州脱胎漆器已有200多年制作历史,由清代乾隆年间漆艺人沈绍安创立。他在寺庙中发现破旧匾额木头已腐朽,但麻布上漆块依然坚硬,从而复原了前人流失的“夹苎”工艺。
经过几代人的改进和发展,福州脱胎漆器自1898年以来,先后在巴黎、多伦多、柏林、伦敦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奖。
01 何为脱胎漆器?
脱胎漆器的命名源于其独特的制作方式。所谓“脱胎”,是先以泥土、石膏等制成器物胚胎,然后用人工割取的天然大漆和瓦灰制成漆泥。
由夏布(苎麻布)在胚胎之上逐层反复裱褙漆泥,使夏布逐渐成为漆布。阴干后,敲击夏布外壳,脱去内胎。
其后,留下漆布器形,再于漆布之上覆盖底灰,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髹饰,才成成品。
02 工艺特点
福州脱胎漆器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且独特,堪称传统手工艺中的明珠。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
“做漆器耗时非常长,有的古法制作的脱胎佛像,甚至要做2-3年的时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朱冰介绍。
成品轻巧便携,外观光亮如镜,具备耐酸、耐碱、耐热等实用特性,还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
03 髹饰之美
脱胎漆器的美,除了器型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富多彩。所谓“髹饰”就是用色彩、图案、材料来美化漆器。
漆器大多呈棕、黑、红等底色,而福州脱胎漆器却有褐、黄、绿、蓝等丰富色彩,并且使用真金“碾泥为色”。
黑漆的底色,更能衬出金的富丽,银的晶莹,而且防腐防蚀的漆器能保证颜色经久不变。因脱胎漆器绚丽多彩,工细柔丽,被西方誉为“东方黑宝石”。
04 传承体系
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福州脱胎漆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福州市新增了多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其中,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黄守堃成为福州市首个入选省级非遗传承人的台胞,促进了榕台间的传统文化交流融合。
05 保护与创新
福州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这项传统技艺。在多所高校开设了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专业,培养具备研究、艺术才能和制作能力的非遗人才。
建立了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福州市非遗展示馆脱胎漆器展区,以及远洋路漆艺保护基地,成为传统大漆濒危技艺抢救、传承和保护平台。
年轻一代漆艺创作者也带来了许多创新作品,拓展了漆器的应用场景。如将漂漆技法与精巧团扇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漂漆扇体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漆艺这项传统技艺。
目前,福州拥有漆器企业200多家,行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漆艺创作者们将漂漆技法与精巧团扇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年轻人重新认识这项古老技艺。福州脱胎漆器,正以其独特魅力,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供稿人:陈柔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