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见心灵,赋能医路 | 重庆医科大学“画笔随心动,色卡曼陀罗”艺术疗愈活动总结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9
“绘”见心灵,赋能医路 | 重庆医科大学“画笔随心动,色卡曼陀罗”艺术疗愈活动总结纪实
在承载着救死扶伤使命与繁重课业科研压力的医学生活中,如何守护心灵绿洲、有效纾解压力,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携手朋辈心理服务中心创新性地举办了“画笔随心动,色卡曼陀罗”主题艺术疗愈活动,通过色彩与绘画,引导参与者关注内心世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为未来的医疗职业生涯注入积极能量。
PART.1灵感之源——从医学日常中萃取色彩密码
活动伊始,精心设计的“医学色彩卡”环节便引发了参与者的浓厚兴趣。听诊器的银灰、手术服的湛蓝、病历本的素白……这些医学生日常接触的代表性色彩,被巧妙地融入随机抽取的色卡之中。
每一张色卡都承载着独特的“医路记忆”:实验室窗台绿植的生机之绿、图书馆深夜灯光的温暖之黄,或是医患交流中传递安抚的柔和之粉,记忆犹新的色彩从眼前走进更多记忆感官。参与者们带着对色彩的感知和对自我探索的期待,将这些蕴含职业印记的色彩组合,转化为后续曼陀罗创作的灵感起点,开启了一场与内在自我对话的旅程。
图为团队成员向学员们讲解活动的基本绘画要求。杨静宜 供图
PART.2笔随心绘——曼陀罗中的情绪表达与自我疗愈
当画笔在纸上流转,医学生们暂时放下了手术器械与厚重课本,让艺术成为情绪表达的出口。临床实践的紧张、科研攻关的压力、学业考核的焦虑,这些无形的情绪引子通感为鲜艳的色彩。
热烈赤红,描绘着急诊室争分夺秒的紧迫感,是心跳脉动的关键色,也是生命之河的奔流不息;沉静靛蓝,铺陈出值班室夜以继日的夜星空,是守护健康的沉淀色,也是白衣使命的永不停歇;生机翠绿,勾勒出病房外春回大地的柳枝条,是期待春色的使命色,也是患者康复的永恒心愿。
每一幅完成的曼陀罗作品,都如同一份独特的“心灵图谱”,如复杂病例般需要深入解读,如痊愈出院般简洁明朗,无一例外地真实记录下医学生们当下的情感状态与内在体验。
图为学员们认真完成作品,体验活动的乐趣。杨慧 供图
PART.3心音共鸣——分享交流中的集体疗愈与共情训练
作品完成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研讨会”。参与者们化身“心灵观察者”,分享创作心路,道出真实心声。
一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谈到,画中反复叠加的线条,象征面对复杂病情时反复推敲的诊疗思维,而最终画面的和谐统一,让他领悟到与临床“不确定性”共处的勇敢坚毅。一位基础医学研究者分享,其作品以冷色调勾勒边缘、暖色调点亮中心的结构,形象地映射出科研探索中常伴的孤独感与突破瓶颈时的温暖喜悦,此刻压力亦是成长的催化剂。
在真诚的倾听与共鸣中,大家达成共识——尽管各自面临的“医路挑战”不尽相同,但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对自我的高要求、对情绪的敏锐感知却高度相似。彼此间的理解、认同与鼓励,如同无形的良药,在集体这个港湾中,滋养心灵。
图为活动分享环节,学员上前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杨贵英 供图
PART.4赋能启程——将心灵滋养融入未来医者之路
活动落幕,参与者们带着对自我更深的理解、一份专属的“心灵调色板”以及实用的情绪调节方法离开。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疗愈的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医学人文素养课。
我们期待,能为更多医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与临床实践中,开辟一处“心灵港湾”,运用艺术表达等更多方式关照大众内心。未来,重庆医科大学将持续秉持“医心同行”的理念,关注医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举办更多契合其成长规律的心灵赋能活动,助力未来的白衣天使们在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征程中羽翼更坚实,心境更坚强!(通讯员 罗意 杨琴 )
图为活动结束,部分学员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合影。杨慧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