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潮涌红色印记——青匣·红创团温州博物馆实践侧记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9-14
7 月 23 日清晨,山东大学(威海)青匣·红创团 3 名队员踏着微雨走进温州博物馆,开启为期半日的红色寻访之旅。此次参观以“浙南火种·商旅红脉”为主线,大家首先在博物馆序厅集体观看 3D 影片《温州开埠与红色觉醒》,8 分钟的光影呈现让 1924 年“温独支”成立的历史瞬间跃然眼前。随后,在讲解员陈老师带领下,团队步入“红旗漫卷浙南”专题展厅,近距离观摩红十三军军旗残片、浙南特委秘密交通员用过的手提箱、以及 1930 年枫林战役的步枪弹壳,一件件实物把队员带回“血战枫林、丽水”的硝烟岁月。讲解过程中,队员们不时用手机拍摄细节,记录文物尺寸与纹理,为后续 3D 建模“阿党”手办收集原始数据。
图为温州博物馆入口拍摄图
穿过展厅长廊,大家驻足“省一大”会址复原场景——木格窗、煤油灯、八仙桌,按照 1:1 比例还原 1939 年平阳冠尖村的冬日清晨。上午 10 点半,参观路线转入“温州人——走向近现代”常设展,队员们重点考察了改革开放初期“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原件,以及年广久“傻子瓜子”模型,深刻感受红色基因与温州“敢为人先”精神的交汇。讲解员介绍,温州红色文化与民营经济同根同源,革命年代的“敢闯”与改革年代的“敢试”一脉相承,为团队后续设计“商旅红脉”盲盒提供了新思路。
参观尾声,队员们在博物馆大厅开展“红色拼图”快闪活动。一幅的“浙南游击战争行军图”被拆成 50 块,游客随机抽取后合作拼合。现场吸引 20 余名观众参与,最年幼的仅 6 岁,最年长的为 78 岁退休教师,大家蹲在地上比对山脊、河道,拼合成功后红色灯带瞬间亮起,讲解员即兴吹响冲锋号,将气氛推向高潮。活动持续 40 分钟,回收手写感言 47 条,其中“原来历史可以亲手拼出来”成为高频句。
2日紧凑行程,团队累计拍摄照片 100 余张、录制讲解音频 6 段、采集红色故事素材 5 则,为后续盲盒课程包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文本。走出博物馆时,雨过天晴,队员们回望门楣上“温州博物馆”五字,更觉红色记忆与瓯越文化在此交汇,为四城红色叙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