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中北学子赴淮扬研究淮扬菜历史与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9-08
研究淮扬菜,核心意义在于挖掘其背后承载的饮食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并为当代饮食产业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当社会实践遇上淮扬菜,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南师中北学子调研小组走进淮安、扬州的街巷与后厨,用实地走访、亲手实践、创意设计,让千年淮扬菜的文化、技艺与创新,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光彩!
南师中北学子调研小组具体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1.文化传承:研究淮扬菜能还原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食材贸易、烹饪技艺变迁,填补饮食文化史研究的细节空白,让千年饮食智慧得以系统留存。因此,为还原淮扬菜背后的文化基因,小组开启了“文献+民间”双路线调研:
泡馆查档找线索: 成员们分工查阅学校图书馆、淮安扬州地方志数据库,从《扬州画舫录》《随园食单》中摘录“淮夷贡鱼”“盐商宴席”的记载,梳理出“春秋起源—隋唐融合—明清鼎盛—当代国宴”的时间轴,还特别标注出运河通航如何推动南北食材贸易,让“淮扬菜与运河文化的绑定”有了清晰依据。
街头采访听故事:在扬州东关街、淮安河下古镇,小组带着录音笔采访老茶馆掌柜、菜市场摊主,收集到“爷爷辈赶码头吃烫干丝”“婚宴必上狮子头的老规矩”等民间记忆,甚至整理出《淮扬菜市井故事集》,补上了文献里没有的“烟火气细节”。
2.技艺保护维度:淮扬菜的刀工(如文思豆腐切丝)、调味(如高汤提鲜)、食材理念(如“不时不食”)是中国烹饪技艺的精华。
研究其技艺标准、传承脉络,能针对性解决传统手艺“断层”问题,通过整理规范技法、培养传承人,避免核心技艺失传。针对传统技艺“断层”问题,淮扬菜小组把调研现场搬到了餐馆后厨,用镜头和双手守护手艺:
3.当代发展维度:对淮扬菜的研究,可推动其与现代需求结合——比如将健康理念(低脂、本味)融入菜品创新,或结合文旅场景开发“淮扬菜体验项目”,既能助力地方美食产业升级(如扬州、淮安的餐饮与旅游联动),也能让传统菜系适应现代人口味与生活方式,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转化。
为推动淮扬菜适应现代生活,成员们分工设计创新方案——有人提出“淮扬味轻食套餐”,用低脂狮子头搭配糙米饭;有人脑洞大开,设计“包子造型点心”“干丝味薯片”,还画出产品设计图,标注“保留本味,减少油脂”的核心原则。
经过一个暑假的研究与调查,从文化挖掘到技艺守护,再到创新探索,南师中北学子用脚步丈量、用双手实践,让淮扬菜的传承不再是“纸上谈兵”。或许未来,我们吃到的某道创新淮扬菜,就藏着南师中北学子今天的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