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芒果兴业路,寻百色红魂根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9-05
探芒果兴业路,寻百色红魂根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2025年8月10日至8月1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百色奇迹”实践小队在李怡菲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广西百色市开展实践调研。我们循着革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足迹,走过纪念馆、古村落、产业基地,通过与产业一线从业者、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和细致观察,从产业流通、科技创新、专业实践、就业带动及文化融合等多个角度,全面掌握了百色芒果产业的发展成果,在实地探访中读懂红色精神,在亲身感悟中坚定青春担当。
一、芒果黄铺就振兴路 实践行探究产业兴
(一)走进百色永乐芒果园 解码生态种植与田间管理模式
永乐芒果园是百色芒果核心种植区,实践小队实地考察其种植技术与管理流程。园内部分果树套红色防护袋,可防虫防鸟、保证芒果表皮均匀,降低20%损耗;已采摘果树按“留强去弱”原则剪枝,剪后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针对喀斯特地貌缺水问题,果园采用“石缝滴灌”技术,搭配智能控制器,省水60%且精准供肥;还间种任豆树,形成“林果共生”模式,固氮改土、遮挡强光,改善石漠化生态。目前,果园亩产稳定5000斤,优质果率80%,较传统种植增收30%,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二)探访中国芒果交易中心 解析产业流通体系
中国芒果交易中心是百色芒果产业核心枢纽,实践小队考察了电商直播区、交易市场、仓储区等。交易市场内,全国采购商与当地果农、经销商围绕贵妃芒、台农芒、桂七芒等品种交易,中心配备现代化分拣流水线,高峰期日处理能力达200吨,整合冷链物流构建高效网络,48小时可直达全国30省,保障芒果新鲜,非芒果季还交易圣女果等,确保全年运营。
电商直播专区,主播介绍芒果特点并带货,数据显示电商赋能使芒果流通溢价率大幅提升。小队体验直播流程,合作社代表称,交易中心产销对接机制助力农户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准化销售,实现稳定增收,解决“丰产不丰收”“优质不优价”问题。
(三)调研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 探寻科技兴农路径
实践小队随后前往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在科研人员讲解下,了解到资源圃含种质资源保存区、展示区、科研管理区、现代农业创新区四大板块。保存区收集国内外8个种的芒果种质资源,含20多国引进品种及国内地方品种、育种材料,构成庞大基因库。
种质创新区有全基因组测序实验室、智能育种温室等设施。科研人员介绍,资源圃率先完成芒果全基因组测序,基于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出优良品种,产量较传统品种提升20%、糖度提高,推广面积扩大;同时推广无人机巡检、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技术,实现芒果种植精准管理,提升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
(四)走访百色福膳食品公司 了解热带水果深加工流程
百色福膳食品有限公司是当地芒果、百香果深加工核心企业,实践小队实地探访其生产车间与冷库,聚焦芒果块加工全流程。
生果先入25-28℃恒温恒湿库催熟,确保风味均匀;催熟后经半自动化设备清洗削皮,效率较人工提升3倍;预处理果肉暂存于0-4℃冷库锁鲜,随后切丁、筛选、检验,最终制成冷冻芒果块或衍生产品。
企业年消化滞销/次果约8000吨,解决果农销售难题,常年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脱贫户占40%),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提供保底价收购与技术培训,推动“种植-加工-销售”闭环,助力农产品增值、农户增收。
(五)探访邮政百色邮件处理中心 揭秘芒果高效物流配送网络
中国邮政百色邮件处理中心是芒果流通关键环节,实践小队考察其全流程物流保障。芒果高峰期(7-8月)日处理7-8万单,实行“白天收运、晚上分拣”模式,6小时内完成从果园收果到装车。冷链仓储区控温8-10℃,快递箱配冰袋与防震泡沫,延长保鲜期;开通广州、深圳、上海、重庆4条专线,48小时直达全国30省,专线运费比普通快递低20%。
交流中,邮政工作人员特别提及,除保障芒果等农产品流通外,中心还格外关注偏远山区的邮件派送与民生服务。针对百色部分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的村落,他们建立“3天一巡一派送”机制——邮递员不仅背着邮件翻山越岭,还会主动与村民唠家常、察情况:看看独居老人的米缸是否满着、慢性病患者的常用药是否短缺,遇到村民反映的饮水、通路等问题,也会详细记录后反馈给当地村委。有工作人员笑着说:“我们的邮包不只是送包裹,更像是给山里乡亲捎去‘安心’,有时候多问一句、多帮一把,可能就解了他们的大难题。”
此外,中心通过“邮乐网”设“助农专区”,去年帮卖1.5万吨滞销芒果,还培训500多户果农做电商,既解决芒果“运输、保鲜、销售”难题,更以“物流+民生”的双重服务,让邮政网络成为连接城乡、温暖民心的纽带,助力果农增收20%的同时,也让人文关怀扎根在每一条派送路线上。
二、寻迹百色忆初心赓续红魂向未来
(一)百色起义纪念馆——在烽火记忆里悟“革命初心”
8月的百色骄阳似火,走进百色起义纪念馆,玻璃展柜里的文物无声诉说着历史:泛黄的《右江日报》上,“打倒军阀”的油墨字迹依然清晰有力;锈迹斑斑的步枪枪管,仿佛还残留着战场的硝烟;战士们用过的蓑衣,针脚里满是风雨的痕迹。在“红七军战斗序列图”前,讲解员梳理着起义脉络。当听到“战士们饿着肚子坚守阵地,却始终没动群众一粒粮食”时,一种肃然起敬的情绪在人群中弥漫。展墙上那句朴素的话语,成为许多人镜头定格的焦点,它无声地诠释着“人民至上”的初心。
(二)粤东会馆——古建砖墙里的“红色印记”
解放街青石板路的尽头,青砖黛瓦的粤东会馆静静矗立。走进会馆,木质议事厅里摆放着简陋的办公桌椅,墙上的作战地图标注着当年的行军路线。这里是1929年百色起义时的红七军军部旧址,邓小平、张云逸等曾在此运筹帷幄。听着“深夜制定作战计划”、“煤油灯下开会”的故事,触摸着陈旧的桌沿,艰苦岁月中那份临危不惧、矢志不移的信念仿佛触手可及。
(三)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乡村新貌里的“振兴温度”
团队抵达百坭村村民委员会,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馆以四大展区立体呈现她驻村扶贫的15个月岁月。泛黄的驻村工作证、写满需求的笔记本、沾泥水桶鞋,无声诠释文秀书记“扎根泥土”的初心。黄文秀同志旧居内,8平方米的寝室陈设如昨:简易床铺、吉他、驻村日记。日记本上那句“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乐”,无声诉说着奉献者的心声。
实践团行至百坭屯,白墙民居与整洁村道构成新貌。宣传栏“卫生分工表”前,韦阿姨边扫地边笑言:“文秀书记教的‘自己的家乡自己护’,现在已成习惯。”村民院墙的今昔对比图,定格了从泥泞土路到硬化路的蜕变。
在百果屯烟叶烘烤工场,墙上的烟稻轮作流程图标记着户均增收2.61万元的成果,这些数字是乡村振兴最实在的注脚。村主任指着水渠照片回忆:“2019年暴雨,她冒雨抢修时还说‘不能让烟农白忙活’”——这最后身影已化作产业振兴的火种。
最后我们来到者乐屯,踏上文秀吊桥,桥下流水潺潺,远处蓄水池波光粼粼——这幅安宁的景象,是文秀同志用生命守护的家乡,也描绘着未来振兴的希望。
回望百坭山水,展览馆的笔记本、吊桥下的足迹、烟田里的数据——这些新时代的红色印记,正与90多年前百色起义的星火遥相辉映。从“人民至上”的初心到“扎根泥土”的担当,两代青春在这片热土上写下同一份答卷:为人民福祉奋斗终生!
(四)右江民族博物馆——民俗风情中的“团结密码”
铜鼓图腾、壮锦银饰展现文化瑰宝,而最触动人心的是“民族团结”展区:老照片里壮族送粮、瑶族修械、各族共商脱贫。从1929到2020,不同时空的影像在此重叠——“像石榴籽紧抱”不仅是口号,更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基因。
四、绘就生态绿:生态修复与产业协同
(一)福禄河湿地公园——碧水绿岸间的“生态蜕变”
8月12日,实践团走进福禄河湿地公园,昔日受石漠化影响、水土流失率达35%的河道,如今水清岸绿,白鹭翩跹。沿栈道前行,“生态治理历程牌”记录关键转变:通过清淤、植被修复与生态护岸,流域森林覆盖率升至78%,水土流失率降至5%以下,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监测站实时数据、岸边净化水质的生态浮岛,以及巡河护林员口中“游客自觉护环境”的变化,印证着百色生态治理的实效,尽显“绿水青山”的生机。
(二)永乐芒果生态种植园——石缝林间的“治荒增收”
实践团探访永乐芒果园,见证石漠化土地的“绿色逆袭”。园内“石缝滴灌”技术精准供肥,较漫灌省水60%;“任豆树+芒果树”混交种植,固氮改土又遮阴,破解喀斯特地貌种植难题。智能控制室里,手机APP可实时调控灌溉与监测果树生长,如今果园亩产稳定5000斤,优质果率80%,较传统种植增收30%,实现“治石漠、种芒果、促增收”的生态与经济双赢。
结语
五天百色实践,是一场红色基因的溯源,更是一次乡村振兴的研学。我们走过革命旧址与振兴现场,从百色起义的烽火记忆到黄文秀的驻村足迹,从石漠荒坡的生态蜕变到芒果产业的全链发展,深刻见证“红色铸魂、绿色筑基、金色富民”的百色实践:以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以科技赋能破解产业难题,以全链融合激活乡村活力,让163.7万脱贫群众的笑脸、72.4%的森林覆盖率、超百亿元的芒果产值,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此行不仅让我们读懂“担当”不是口号,而是扎根土地的行动;更让我们明晰,青年的力量可化作调研中的每一份数据、思考里的每一条建议。未来,我们将梳理实践所得,提炼产业发展经验,以专业视角为百色芒果产业升级、边疆乡村振兴献智献力,让百色故事里的精神与智慧,成为我们奔赴时代征程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