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正文

“苦教苦学”终结者:这所乡镇中学如何让重点录取率飙升175%?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10-14     

  2017年,雄心勃勃的“课改明星”苏派教育课改中心与苏州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合作创办了一所全日制民办初中——苏州吴江盛湖学校,本想“露个大脸”,没想到在学校的首次亮相中便先被“打脸”:初一入学统测成绩全区倒数!

  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课上得那么苦?

  江苏盛泽,一座以“绸都”闻名的江南小镇。行走在盛泽街巷,鲜见食肆烟火,却目之所及尽是林立的“纺织”招牌。

  盛泽拥有2500多家纺织企业,“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带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4年,盛泽的户籍人口为13.3万,外来人口则超过30万。庞大的外来务工群体在此扎根,成为驱动这座“绸都”运转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父母迁徙至此的孩子们,他们的教育需求,如同盛泽高速发展的纺织业一样迫切。

  但超六成生源来自当地纺织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资源不足,迁徙就学不稳定,导致学生学习基础大面积薄弱、适应性挑战较多等现实“麻烦不断”,就是盛泽学校“满怀教育理想”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骨感现实”。

  还有更让人头疼的师资问题。

  “由于地处乡镇,招来的老师们很年轻,且都是非师范专业,很多还是企业里转过来的,连教案都不会写;孩子都野孩子。家长都很忙,照顾不到,很多孩子考的分数都是个位数。”校长张国良回忆道。

  这困境,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尖锐投射,更是传统课堂模式在特定群体面前的彻底失效。“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得很苦,老师教得也很苦,可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课上得那么‘苦’?

  张国良校长是盛泽本地人,长期在教学管理第一线,曾在桐乡求是实验中学担任校长,他看到了传统课堂的疲惫——“学生苦,连带着老师也很苦,好像走进了死胡同”。

  费曼学习法,一个校长的“救赎”之路

  彼时,桐乡求是实验中学已是区域重点,但张国良已经看出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明明生源和师资都不错,可学校的发展还是卡在了瓶颈期。”苏派教育课改中心和张国良都是“费曼学习法”的忠实粉丝,一个看似简单的理论,他们却从中挖掘创造出了无数的“实战门道”。他大胆提出改革,力推“费曼学习法·主动学习课堂”,倡导“输出式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授他人来巩固知识。一年的时间学校在当地教育局12项考核指标中11项登顶,尖子生人数增长150%,学生在省级科学竞赛获奖数提升三倍。

  “在桐乡,我们两所民办学校和一所公办学校三足鼎立。后来,我们的多项指标都遥遥领先。我深刻感觉到,改革确实对学校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和成绩提高帮助很大。”

  2017年,张国良到盛湖学校担任首任校长时,坚定和苏派教育课改中心的同事们一起在“费曼学习法”理论基础上创造了“主动学习课堂”。“校长虽然是学校的领导者,但光靠一个校长是不行的,需要一套科学的体系。”张国良说。

  后来的走向佐证了他的判断。经过7年的努力,盛湖学校重点高中录取人数从最初的80人激增至2024年的220人。冲破区42所初中中排名倒数第三的困境,学校排名提升至中考全区前八甚至前五的明星学校。

  虽然生源没经过择优,却做到了“低进高出”。这所学校靠的不是让学生加班加点刷题。

  班组文化破冰,从“羞于开口”到“争当讲师”

  盛湖学校的生源可谓“五湖四海”,本地生源占比不足10%。许多孩子曾长期与父母分离,直到初中才被接到身边,普遍存在基础薄弱、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直接参与主动课堂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当其他学校在开学首月抢跑文化课时,盛湖学校在教孩子们:张开嘴、放开胆、敞开心、变自信。在盛湖学校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班徽、班课、班级学习文化。每个学习小组也有自己的组徽、组歌、组学习文化。班组文化课上同学们通过“介绍班级、齐唱班歌、齐诵班诗、小组文化展演”等活动,从羞于表达到争先发声,逐渐展现出自信。

  表面看这似乎“浪费”了时间,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组文化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不要学、被动的学到主动的我要学,解决学生学习态度,但是同时也解决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问题。

  “有了表达能力再加上我们的方式、方法、思路就可以去讲,所以我说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整个学习课堂最关键的。”张国良说。

  2023年数据显示,盛湖学校学生平均每日主动发言次数达12次,是区域平均值的5倍。

  能力训练体系,为“讲透知识”铺路

  在如今的盛湖学校,你看到的每个孩子都能自如地表达自己,或在课堂上的发言落落大方地阐述观点、或在课间的交流、或在课外的舞台展示。而勇于表达的孩子,总能在集体共鸣中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在学习中,这份自信的表达力便化作了强大的学习力。

  这些正是盛湖能力训练体系追求“能力与态度合一”的核心理念。

  盛湖学校独创的《关键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抽象的“学习能力”细化为12项具体可训、可评估的硬技能。初一上以即兴演讲破冰“敢开口”;初一下通过结构化的小老师PK赛实现“讲清楚”,数据显示这些经过一学期训练的学生,知识点讲授准确率从43%跃升至89%。初二则通过跨学科实践挑战“讲得深”。

  张国良校长总结说:我们的生训解决的就是学习能力,从“读、讲、教”三个关键环节。这不仅是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一个理解深度与输出效能的跃升过程。

  “你让学生讲题,他往往就是照着念。念一遍,他自己可能明白了,但底下的同学没听懂,所以,咱们得从念过渡到真正的讲,光念没用,得讲出来,讲的时候要带上自己的理解。但是,如果你讲得只有自己懂,别人还是听不懂,那是不行的!再往上提一层,变成教。教就是你不仅要自己真明白,更重要的是,你得让底下同学也明白。把他们教会了,让他们真正掌握了,这才是你的本事,他们掌握理解才是你的任务。”

  “20-50-30”法则,重构课堂生态

  传统课堂上,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前讲,学生们坐在下面被动地听。

  而在盛湖,你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学生站上讲台当“小老师”,讲得游刃有余,台下同学听得认真,积极参与配合。大家沉浸在小老师的讲解里,小组讨论也总是热火朝天,老师则在一旁敏锐观察、适时给予精炼的补充和点拨。

  支撑这一活力课堂的,是盛湖独创的“20-50-30”时间法则:教师的核心讲授时间严格控制在总课时的20%以内;剩余80%的时间充分交给学生,20%用于独立钻研独学,50%投入深入的小组合作学习合学,30%则由学生进行展示与讲解领学。

  这种“输出倒逼输入”的模式,颠覆传统课堂的被动学习,源于著名的“费曼学习法”。核心在于通过教授他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非常高效和主动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研究表明,这种“以教促学”的方式,能将知识的留存率大幅提升至90%以上。

  在盛湖,这不仅是理论,更是课堂中每日可见的实践与成果。

  成长“看得见”,让成功激励成功

  在盛湖学校的班级里,你会发现各种管理表格随处可见:有激励学习的“竞赛评分表”,评估团队合作的“学习共同体考核表”,有记录课堂表现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还有管理宿舍生活的“内务评分表”等等。这些打分评价,融入到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日课后小组还会统计当天积分,及时更新并公示“今日之星”。每周班会,会举行正式的“勋章颁发仪式”,表彰优秀。每月末,则会生成一份详细的《学生能力成长报告》,记录进步轨迹。将“进步”转化为可视化成果,让每一位同学清晰感知自己的每一点变化。

  为了激励学生继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内驱力,学校特开放积分商城供学生消费购物。

  这套评价体系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举个例子,如果想拿“体育之星”,但小组里有两个女生跳绳还没达标,为了小组荣誉,其他成员就会自发地陪她们一起练习、帮助她们进步。这就是评价带来的力量,它能激发孩子们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费曼学习法,到底做对了什么?

  费曼学习法,这个由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纳米之父理查德·费曼提出的学习理论,它到底做对了什么,让一个“铁粉校长”改变了一所薄弱的生源学校,也让一个“铁粉组织”苏派教育课改中心,在全国课改舞台上大放光彩?

  虽然费曼学习法一直很热,也一直有大批的“中国粉丝和践行者”,但可能还是有不少人很陌生,但对于“学习金字塔图”,相信绝大多数国内教育工作者都不会陌生,因为在新世纪前后年代,它几乎作为一个标配,张贴在中国的大多数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里。而费曼学习法从某种角度上说,其实就是费曼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上总结的升级版。

  费曼学习法可以简化为八个关键步骤:明确目标、模拟教学、识别盲点、简化表述、实践应用、获取反馈、整合关联、持续迭代,其本质是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暴露知识盲点并强化记忆。

  费曼学习法之于中国当下的教育现实,究竟有什么意义?

  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费曼学习法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其揭示的以反馈倒逼主动学习无疑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下因“被动学习”而“假装学习”,甚至“躺平”“睡倒一片”的课堂现实背景之下。

  学习是学生的,不是老师的,这个异常简单也很共识的理念,但在现实面前就是扭曲成了让人“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学生苦学,教师苦教,课堂,一副苦逼的样子!

  盛湖学校这七年的逆袭之路,正是凭着不断挖掘“费曼学习法”所揭示的无穷智慧,并坚实地创造自己的“主动学习”的实践智慧,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出来的。

  从最初的“师资薄弱、生源基础差”,到如今“低进高出”的明星学校,他们的蜕变证明了一个道理:唯有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的尝试与深刻反思中,才能孕育出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新生态。

  盛泽镇的纺织机昼夜轰鸣,织就了全球闻名的丝绸;而盛湖学校的课堂里,小老师们的讲解声此起彼伏,织就着的是关于教育可能性的新图景。

  盛湖学校的成功,让我们得以看见:课堂本可以让学生在输出中发光,在分享中成长,在“教别人”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这或许是对“课堂之问”最适合的回答,我们不必把课上得那么“苦”,其实快乐和学习并不冲突!

  若您对盛湖学校“费曼学习法·主动学习课堂”,初中质量快速提升的具体路径与方法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我们公众号,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一系列文章解码这所学校如何通过学习氛围、态度、习惯、能力等方面落实,同时也欢迎加入校长会·苏派费曼学习法学校群深入交流学习。

  从政策适应到课程创新,从资源运营到风险防控,你的每一个办学细节都值得被看见、被分析、被借鉴。加入这场调研,让数据成为办学的“指南针”,让同行的经验成为发展的“加速器”——民办教育的高质量未来,需要我们共同书写。


头条新闻

  • 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

      截至10月9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中小学春秋假。  01  浙江全省明确

  • “苦教苦学”终结者:这所乡镇中学如何

      2017年,雄心勃勃的“课改明星”苏派教育课改中心与苏州吴江区青云实验中学合作创办了一所全日制民办初中——苏州吴江盛湖学校,本想“露个大脸”,没想到在学校的首次亮相中便先被“打脸”:初一入学统测成绩全区倒数!   我们为什么非要把课上得那么苦?   江苏盛泽,一座以“绸都”闻名的江南小镇。行

  • 青春献礼国庆 实践淬炼成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浙江广厦大学信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响应“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号召,在2025年国庆假期组织学生赴杭州西湖景区开展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协助公安民警做好景区宣传素材收集、秩序维护、咨询解答、求

  • 莒南县相沟镇中心幼儿园三义分园开展“

      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又到了硕果累累、稻谷满仓的时节。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为帮助幼儿了解粮食的重要性,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莒南县相沟镇中心幼儿园三义分园以“小小一粒米,我们要珍惜”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节约粮食的种子。  活

  • 趣味运动燃校园 欢声笑语伴成长

      本报讯(通讯员 :潘青)秋日暖阳映操场,欢声笑语满校园。近日,平江县伍市镇三和中学小学部“趣味体育绽活力,童真运动乐无穷”为主题,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趣味体育节。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在背球竞速、珠行万里等特色项目中释放活力,在协作与欢笑中感受运动魅力,为校园注入了满满的青春朝气。  活动当天,操

  • 栗山小学举办红歌大合唱比赛,红色旋律

      (通讯员:潘璐卫)10月10日,栗山小学篮球场歌声嘹亮、气氛热烈,红歌大合唱比赛在此圆满举行。  比赛中,各班级队列整齐、精神饱满,《歌唱祖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红歌轮番上演。同学们用嘹亮的歌声、真挚的情感,传递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台下掌声与欢呼声此起彼伏,红色正能量在校园中充分涌

  • 聚焦主题教学,赋能乡村数学

      —— 平江县伍市镇第五学区《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推广活动圆满落幕  (通讯员杨宇)为解决乡村小学数学高段教学 “脱离生活、学生兴趣低” 的难题,推动主题式教学成果落地生根,近日,平江县伍市镇第五学区在伍市学校举办《圆柱与圆锥》主题教学设计推广活动。本次活动由县级规划课题《小学数学高段主题式教学

  • 父女同心,教育报国:从北大附小走出的

      近日,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专业大二学生李念的成长经历引发热议。这位年少出国、全程自理的女孩,从北大附小起步,在异国求学的挑战中不断调整目标、突破自我。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父亲——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华图联合创始人、上清北教育研究院荣誉院长李品友,出身农村,初心是帮助更多农村孩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