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江右商帮与赣水流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福梅 李凡     发布时间:2025-09-09     

  摘要:江右商帮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区域商帮之一,其活动轨迹深刻地改变了江西赣水流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本文立足历史追寻视角,系统梳理江右商帮的形成、发展,探讨其对赣水流域音乐文化传播与演变的机制、路径及深层影响,揭示赣水流域音乐文化的类型、谱系与社会功能,旨在通过历史与文化的交织脉络,呈现江右商帮如何成为赣水流域音乐文化谱系的重要推手,为理解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关系提供新的学理视角。

  关键词:江右商帮;赣水流域;音乐文化

  引言

  在中国传统社会,商帮不仅是经济现象,更是区域社会结构和文化流动的重要动力系统。江右商帮作为江西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之一,自宋元至明清时期逐步定型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影响。赣水流域作为江西的地理主轴和交通动脉,自古便是人口迁徙、物资流通与文化交融的要地。江右商帮的兴盛,既推动了赣水流域经济社会的转型,也促进了地方音乐文化的生成与扩散。

  一、江右商帮的历史轨迹与会馆网络

  江右商帮的形成与发展与江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宋元以来,江西因人口压力、土地兼并与赋税重压及灾害频发,驱使当地民众形成了外出经商和移民传统。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成为南方移民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商人以地域、亲缘、业缘为纽带,构建起复杂的社会网络,从家庭合伙、小本买卖到同乡互助、会馆结社、行业行会等多层次组织形态。

  实际上,江右商帮的社会组织并非单一的经济团体,而是兼具互助、维权、信仰、教育、娱乐等多重功能的复合型社群。自明代中叶起,江西商人在外地陆续修建以万寿宫为代表的会馆,这些会馆不仅为外出商人提供住宿、贸易、维权等服务,更成为承载集体祭祀、乡情维系、文化交流与社会治理的多功能空间。会馆举办的节庆、祭祀、行业聚会、婚丧嫁娶等活动,几乎都离不开音乐、戏曲、吹打乐等艺术形态的参与。会馆内设乐班、戏班,定期上演家乡曲目,这既将江西本土的音乐文化带到外地,又促使其与当地文化互动、融合乃至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会馆不仅服务于商人阶层,更覆盖了大量江西籍移民、工匠、手工业者和普通民众。会馆的公共空间和集体活动,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提供了情感归属和社会支持。江右商帮成员在外地通过参与庙会、祭祀、戏曲演出等,不仅维系着对家乡的记忆,更以音乐为载体表达着集体身份和文化自信。这种依托会馆展开的音乐活动,是江右商帮在文化层面最为深刻和持久的影响之一。会馆本身是江右商帮文化认同的象征,更是江西音乐文化向外传播的社会节点枢纽。

  二、商路、移民、会馆与音乐文化的流播机制

  江右商帮的商路以赣水、鄱阳湖、大庾岭为主轴,向湖南、湖北、云贵川、两广、江浙等地乃至海外辐射。商人、江西籍移民、工匠、手工业者等多类社会成员的流动,构成了跨地域的社会网络。这一网络不仅带动了商品、人口与资本的流动,更为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江西本地的戏曲、民歌、吹打乐等艺术类型,随着商帮队伍与移民潮流在各地流播。例如,宜黄戏、采茶戏、赣剧等地方戏剧以商路、移民为载体传至多地,并在异乡落地生根,成为中国戏曲艺术多元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歌、灯歌等类型的江西民歌也沿商路广泛传唱,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极具地域特色与包容性。

  实际上,音乐文化的流播与江右商帮的迁徙轨迹、商贸网络等密不可分。部分江西商人、手工业者和移民会在迁徙途中携带故乡的歌谣、民间戏曲和器乐表演,成为当地文化景观中的独特存在。外地的江西会馆在节庆活动中,轮番上演本地“乡音”,如弋阳腔、赣剧、吹打乐等。而江西移民的落脚之地也是这些音乐类型传播、扎根,并与当地音乐形态互动融合的前沿地带。

  各地江右商帮会馆开展的音乐活动成为赣水流域音乐文化跨区域交流和创新的“温床”。在会馆、庙宇、集镇、市场等空间中,江西本地音乐文化与外地艺术形式相互碰撞、彼此影响,进而催生出新的音乐类型和表演风格。正是在“商路—会馆—移民”三位一体的社会机制助推下,赣水流域的音乐文化实现了跨地域、跨族群的流播与融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赣水流域的商帮网络为音乐文化的发展构建了良性循环:一方面,商帮和移民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和经济保障;另一方面,音乐活动又反过来成为凝聚商帮、维护社群认同、强化乡情纽带的重要载体,也为当地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赣水流域音乐文化的类型、谱系与社会功能

  赣水流域音乐文化体系丰富多样,涵盖民歌、戏曲、吹打乐等多个门类。江西民歌主要包括山歌、小调、灯歌等,旋律多以五声音阶构成,结构自由,内容涉及农事、商贸、爱情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和社会性。在戏曲方面,宜黄戏、采茶戏、赣剧等各具特色,它们既继承本土传统,又汲取外来艺术养分,构成开放包容的艺术谱系。傩戏则融音乐、舞蹈、戏剧、面具于一体,兼具娱乐与社会教化功能,是江西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吹打乐在赣水流域的社会生活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灯彩锣鼓、串堂丝竹、闹台锣鼓、公婆吹、十番、三星鼓等广泛应用于庙会、节庆、行业聚会、婚丧嫁娶等场合,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和社交性。这些音乐活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载体,更承载着社会规范、伦理教化、社区认同等多重功能;在商帮社会语境中,江右商帮成员借助这些活动能够在陌生环境中重建社会网络,维系故土情感,增强群体凝聚力与归属感,推动商帮社群在异地实现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赣水流域的音乐文化也由此成为凝聚乡情、强化身份标识、动员社区力量的重要纽带。

  四、历史影响的当代遗存与反思

  虽然江右商帮在当代已不再以传统形态存在,但其历史遗产、文化精神与社会网络对赣水流域音乐文化的影响依然深远。部分城市与乡村保存有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会馆、行业庙宇等历史建筑,至今仍是地方节庆、音乐演出、民俗活动的主要空间。一些会馆至今保存着古代乐谱、戏衣、祭祀歌本等,为音乐文化的历史考证和现代表达提供了丰富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戏曲、吹打乐等在一些节庆、庙会、家族聚会等场合中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部分地区的乐班、戏班虽然面临传承人老龄化、青年流失、社会功能弱化等问题,却仍在活跃。这些音乐文化在社区生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其承载的音乐活动不仅是地方娱乐的载体,更是江右商帮历史记忆与文化认同的活态延续。

  从理论上看,江右商帮与赣水流域音乐文化的互动,体现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文化高度耦合的特点。商帮网络不仅推动了物质流通,更成为文化创新与社会整合的重要动力。音乐文化作为情感表达、价值传递和社区治理的媒介,在商帮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历史经验,为理解中国区域社会的多元互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与创新、现代社会认同的建构等议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借鉴和启发。

  结语

  江右商帮与赣水流域音乐文化间的关联是中国传统社会经济与文化互动的鲜活范例。通过历史梳理,初步揭示了江右商帮的商路网络、会馆网络与移民轨迹对音乐文化传播与创新的深刻影响。赣水流域音乐文化谱系的多元生成、跨区域流播及其社会功能的演变,不仅是商帮活动的文化映照,也是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的缩影。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当下,江右商帮的当代遗存和赣水流域音乐文化的活力,依然为我们理解文化传承、社会认同与社区交往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未来,如何在历史纵深的追寻中持续激发传统文化的创造力,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徐福梅 李凡,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2023 年)基金项目“江右商帮与赣水流域音乐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YS01)]

头条新闻

  • 7月16日亲子红色故事接力赛 以语言

      以语言为桥,传承革命精神|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赴香格里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开展亲子红色故事接力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7月16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北郊社区成功举办“亲子红色故事接力赛”活

  • 南师中北学子赴淮扬研究淮扬菜历史与发

      研究淮扬菜,核心意义在于挖掘其背后承载的饮食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并为当代饮食产业与文化发展提供借鉴。  当社会实践遇上淮扬菜,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南师中北学子调研小组走进淮安、扬州的街巷与后厨,用实地走访、亲手实践、创意设计,让千年淮扬菜的文化、技艺与创新,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光彩!  南

  • 推广普通话·青春聚力助振兴——中国矿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学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普韵传薪,共绘红原”小队于7月26日至8月2日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开展2025“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循光而行,把准推普“方向盘”  小

  • 河南漯河郾城区初级实验中学组织观看2

      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生命花开  ——河南漯河郾城区初级实验中学组织观看2025年秋季全国中小学消防安全公开课纪实  为切实增强全校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火灾的应急能力,2025年9月5日下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初级实验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组织全体师生集中观看了由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

  • 九万里风鹏正举·文创之责吾辈挑 ——

      为深入挖掘德州特色文化内涵,让青春力量赋能文化传承,7月11日至25日,山东华宇工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德州文化传播队”的学生们走进德州市博物馆,开展为期一周的沉浸式文化研学活动。这场以“探文化根脉、传德州精神”为主题的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文脉的探寻之旅,更是一场专业与文化碰撞的创新实践,为校企合

  • 以青春之名赴红韵之约 ——“德博红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德博红韵 薪火传递队” 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 2025 年 7 月 1 日走进德州博物馆,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德州博物馆作为展示德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承载着铭记历史、教育后人的重要使命。  德州博物馆以丰富的文物藏品和详实的

  • 探芒果兴业路,寻百色红魂根

      探芒果兴业路,寻百色红魂根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了解特色农业产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具体作用,2025年8月10日至8月14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百色奇迹”实践小队在李怡菲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广西百色市开展实践调研。我们循着革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足迹,走过纪念馆、古村

  • 河南漯河郾城区许洼小学集中收看纪念中

      观阅兵盛宴 扬报国激情  ——河南漯河郾城区许洼小学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  9月3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淞江街道许洼小学校园里洋溢着庄重而热烈的氛围,全校师生满怀激情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共同体会伟大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