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高校>正文

生境四重奏:从农科基因库到北师大生态智脑的青春协奏曲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12     

  ——青耘智链团队贯通科研保育链,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校地协同样板”

  夏日的北京骄阳似火,一群身着红色队服的大学生穿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种质资源库、国家植物园的珍稀植物保育区、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馆之间。这支由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7名学生组成的“青耘智链”社会实践团,在这个暑假开启了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度探索,试图在科研高地与实践现场之间架设一座“协同之桥”

  第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验室——解码种子方舟的科技密码

  7月15日清晨,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和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了解到我国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因编辑技术、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图左:团队合照;图右:科研人员介绍先进技术

  在实验室参观过程中,科研人员告知我们“我国保存了超过52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全球第二大种质资源库。”但这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仍面临挑战,比如气候变化、病虫害加剧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围绕“智慧农业如何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展开讨论,并提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种质资源溯源系统的构想。

  第二站:国家植物园——聆听万木生长的智慧

  7月16日,团队在国家植物园南园的野生植物保育温室见证了科技与生命的交融。在自动调光的玻璃穹顶下,我们亲眼目睹了处于热带气候的植物种类。

穹顶下的热带植物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株珍稀植物都有专属‘电子病历’,并且由于城市扩张留给它们生长的空间仍在被压缩”,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在结束参观后针对“如何对植物进行保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利用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

团队成员参观珍稀植物并讨论

  第三站:北京动物园——构建人与自然的对话场

  7月17日的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内,一场特殊的展览正在布置。团队利用三天时间整理的《濒危动物生存启示录》图文展,通过对比动物野外栖息地与城市动物园的环境差异,揭示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深层逻辑。

图左:金丝猴;图右:大熊猫“萌兰”

  在金丝猴展区,团队成员观察到了“人类进化”的过程,看到到了金丝猴们的似人的行为,团队成员好发现了很多游客会选择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对动物进行更深刻的了解,这启发团队对于游客进行扫描二维码了解动物的渠道应当继续开发。当大熊猫“萌兰”在炎炎夏日熟睡被苍蝇吵醒要驱赶苍蝇时,游客们被逗笑的场景被深深触动。

  第四站:北京师范大学——叩响生态研究的理论之门

  7月18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史馆。

工作人员进行讲解

  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其中重点了解了生命科学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团队成员在发展史中看见了孔宪武的身影。同样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也对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学习。在生命科学学院的实验楼里,我们参观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实验仪器,通过学姐的讲解,我们对“生命科学”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此次参观,我们实践团队体会到了“学无止境”意义。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关乎科学研究,更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期工程。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青耘智链”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朱霄雨、蓝璇、张凌萱)

头条新闻

  • 烽行探微"管卫通行"团队用科技筑牢城

      在城市地下管网运维领域,供水管道检测长期面临密闭空间高危、环境复杂、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传统人工巡检需工人进入缺氧、有毒环境作业,而现有设备难以适应多沉积物、变径管道的复杂工况。面对这一顽固难题,烽行探微团队以技术创新为矛,成功研发"管卫通行"管道水管通行机器人,为城市"生命线"筑起数字化安全屏

  • 生境四重奏:从农科基因库到北师大生态

      ——青耘智链团队贯通科研保育链,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校地协同样板”  夏日的北京骄阳似火,一群身着红色队服的大学生穿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种质资源库、国家植物园的珍稀植物保育区、北京动物园的大熊猫馆之间。这支由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7名学生组成的“青耘智链”社会实践团,在这个暑假开启了

  • “阳光”助力百千万:教育直播双翼齐飞

      (本网讯 梁贝贝)为将广东“百千万工程”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与“三下乡”服务基层的实践紧密结合,“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以教育赋能未来、直播畅通富路为双翼,为金门塘村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精神动力和活力。2025年7月12日至7月22日,金门塘村村委联合"阳光"乡村振兴实践团共同开展的以“金穗育才

  • 【三下乡】皖药焕彩!本草新语志愿服务

      作为“十大皖药”之一,宣木瓜承载着千年本草智慧与江淮农耕文明。近日,药学院本草新语志愿服务队走进宣州区华科宣木瓜生物基地及美都社区,以 “研讨+探寻+实践+宣讲”的多维形式,解锁这味地道药材的产业密码,为家乡特色产业赋能,让“十大皖药”的品牌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实践。  基地聚智:锚定“皖药”赛道

  • 香港城市大学科研实力获权威认可 四位

      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四位优秀学者荣获研究资助局(研资局)2025-2026年“高级研究学者计划”及“研究学者计划”资助,以表彰其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杰出成果。(左起)夏竹立教授、叶轩立教授、朱宗龙教授及王诗淇教授  港城大副校长(研究)岑浩璋教授向获奖学者表示祝贺,他表示:“他们的杰出研究将在其专

  • 建筑工程学院"南靖沃土育新机,林下种

      建筑工程学院"南靖沃土育新机,林下种金助振兴"科技实践团  赴南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南靖沃土育新机,林下种金助振兴"科技实践团于2025年8月8日-9日赴漳州市南靖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指引,紧

  • 变废为宝!这群“95后”用橄榄果渣喂

      当大多数同龄人还在为毕业论文熬夜时,湖南农业大学的一群“95后”学生已经带着他们的“橄”为猪先项目,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这支由博士生范斯琴领衔的团队,将橄榄油加工副产物——橄榄果渣转化为高品质生物饲料,不仅破解了农业废弃物污染难题,还培育出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高端功能性猪肉,用青春力

  • 北京城市学院“青衿赤脉”暑期社会实践

      北京城市学院“青衿赤脉”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朝阳、顺义,以史为鉴赋能社区爱国教育  青春续航,迈步街巷播火路  2025年暑假,北京城市学院“青衿赤脉”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启意义非凡的旅程,深入朝阳区与顺义区社区,聚焦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组织多样活动。实践团成员以蓬勃朝气,活跃在社区楼宇间,通过情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