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赴天津社会实践团队忆红色精神之旅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7-29
2025年7月19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赴天津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社会实践活动:追寻红色记忆:怀念伟人之行。团队一行在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深度参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想淬炼。
第一站:周恩来生平展厅——追寻“为中华之崛起”的信仰原点
团队首先步入的是庄严肃穆的周恩来生平展厅,团队在讲解员引领下,沿着“求学津门”、“旅日求真”、“欧洲淬火”、“黄埔执教”、“烽火征程”、“开国勋业”、“总理国务”、“鞠躬尽瘁”八大主题板块,系统回顾了周恩来同志光辉的一生。
团队成员宋泽源驻足观看馆内文物 刘钊岑摄
青年求索,志向弥坚: 在“南开岁月”展区,同学们久久驻足于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撰写的《诚能动物论》作文手稿影印件前,其遒劲的笔迹中透露出少年立志的赤诚。一张泛黄的“大江歌罢掉头东”诗稿照片,生动诠释了他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真理的坚定决心。
烽火淬炼,砥柱中流: 面对南昌起义指挥部复原场景、长征路线示意图以及延安时期周恩来骑过的战马“小青”照片,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他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与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展柜中一件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期间常穿的旧西装,虽已磨损褪色,却无声诉说着他处变不惊、斡旋于虎穴龙潭的胆识与智慧。
开国理政,呕心沥血: 在展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板块,一份份周恩来亲笔批阅的文件、一张张他深入工厂田间考察的照片,特别是复原的“总理办公室”场景——堆满文件的办公桌、深夜不熄的灯光、简朴的家具,让“人民的总理”形象深入人心。团队成员凝视着邢台地震后他亲赴灾区、在寒风中向群众讲话的珍贵影像,无不动容于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情怀。
团队成员与当日游客一齐进行留言 孙宝怡摄
团队成员宋泽源为周恩来总理留言 刘钊岑摄
第二站:邓颖超生平展厅——致敬“妇女运动的伟大旗帜”
结束周恩来生平展厅的学习后,团队步入相邻的邓颖超展厅。这里以“革命征程 风雨同舟”、“致力妇运 领导群伦”、“参政为民 鞠躬尽瘁”、“西花厅岁月 海棠情深”四大主题单元,立体呈现了邓颖超同志独立、光辉的革命生涯与卓越贡献。
馆内讲解员热情讲解邓颖超同志事迹 宋泽源摄
邓颖超同志铜像 孙宝怡摄
第三站:情怀厅——感悟“海棠依旧”的伉俪情深与革命情谊
紧接着,团队移步至“情怀厅”。这里以丰富史料和动人细节,集中展现了周恩来与邓颖超同志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革命爱情,以及他们与各界人士、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
革命伴侣,情深义重: 展柜中陈列着周恩来与邓颖超互致的书信原件影印件,字里行间既有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亦有伴侣间的柔情牵挂。“八互”箴言(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展板前,同学们纷纷记录,感悟着革命伴侣相处的智慧与境界。一件邓颖超亲手为周恩来缝补的旧睡衣,虽布满补丁却整洁如新,成为他们朴素生活与深厚情感的象征。
人民公仆,心系万家: 展厅内,“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大型场景复原与珍贵历史影像,将同学们带回到那个举国同悲的时刻,深切体会到人民对周总理发自内心的爱戴与不舍。一组周恩来与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亲切交谈的照片,展现了他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周邓间所互通的书信 李静怡摄
第四站:专机陈列厅——触摸“飞越万水千山”的大国担当
步入宏大的专机陈列厅,一架银灰色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赫然矗立。这是周恩来同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乘坐频率最高的专机,是新中国外交风云与总理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重要见证。
空中见证,大国足迹: 在讲解员讲述下,同学们了解到这架飞机曾飞越万水千山,伴随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出访亚非欧各国、深入国内灾区视察。团队成员登临飞机舷梯,近距离观察机舱内部陈设——简朴的座椅、小小的办公桌,想象着总理如何在狭小空间内批阅文件、运筹帷幄。
实物震撼,精神洗礼: “站在这个真实的‘时空胶囊’里,仿佛能感受到引擎的轰鸣和总理为国事奔波的辛劳。这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新中国外交史和建设史的活化石。”实践队员感慨道。专机承载的“穿梭外交、广交朋友、为国分忧”的精神内涵,给同学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尾声:
实践活动的最后一天,团队成员再次来到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前,庄重列队,表达对两位世纪伟人的无限崇敬与深切缅怀。
馆内周邓两位伟人的雕像
本次实践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信仰对话,一堂行走在历史现场的生动思政金课。青年学子在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光辉足迹中,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信仰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的远大志向。伟人风范,山高水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文字丨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赴天津社会实践团队 刘钊岑 宋泽源 李静怡 孙宝怡 张津鸣 孙可心 摄影丨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赴天津社会实践团队刘钊岑 宋泽源 李静怡 孙宝怡 张津鸣 孙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