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力行--关爱老人身心健康”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11-15
导语:夏日炎炎,爱心灼灼。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青年担当,皖江工学院5名学子在暑期主动奔赴霍里敬老院,开启了一场以“关爱夕阳红,温情暖人心”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远离校园的喧嚣,学子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精心准备的节目、物资,走进敬老院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耐心陪老人唠家常、话过往,细致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衣物,用青春的活力驱散孤单;他们表演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分享趣味科普知识,让敬老院里充满欢声笑语。
此次活动不仅为老人们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关怀与温暖,更让学子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彰显了皖江工学院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青年学子的育人成效,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温情。
皖江工学院学子赴霍里敬老院:身体力行—关爱老人身心健康
夏日的霍里敬老院,因一群年轻身影的到来添了几分热闹。近日,皖江工学院5名学子组成“温情夕阳”实践队,走进霍里敬老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陪聊、对弈、服务等方式,为这里的老人们送去青春关怀与夏日暖意。

清晨的敬老院庭院里,石桌旁已围满了人——实践队队员陶然与杜青云正摆开象棋棋盘,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凑在桌边,或指点棋局,或轻声讨论。“小伙子这步‘马后炮’够妙!”82岁的张爷爷拍着小陶的肩膀笑出声,原本安静的庭院里,棋子落盘的脆响与欢声笑语交织成温馨的旋律。这是实践队抵达敬老院的首个互动环节,队员们特意提前练习了象棋、跳棋等老人常玩的项目,“想通过他们熟悉的方式拉近距离,比单纯聊天更自然。”队长陶然说。

除了趣味对弈,陪老人唠家常是实践队每日的“必修课”。在庭院的长椅上,队员中仲茹正听76岁的李奶奶讲年轻时种稻子的故事,时不时接一句“奶奶您那时候真厉害”;队员小邱则坐在轮椅旁,帮90岁的王爷爷整理衣角,听他回忆当兵时的峥嵘岁月。“这些孩子愿意听我念叨老事儿,比家里晚辈还耐心。”王爷爷攥着小邱的手,眼角的皱纹里浸着笑意。实践队还主动承担起细碎的服务:帮老人擦拭轮椅扶手、整理晾晒的衣物、清扫庭院角落,不起眼的小事里,藏着青春的细致与真诚。

“原本担心和老人没话说,没想到坐下来就聊了一上午。”队员小夏感慨,老人们的故事里藏着时代的印记,“听张爷爷讲过去的苦日子,更懂现在生活的甜,这是课本里学不到的。”而在敬老院院长看来,这群年轻人的到来,让院里多了“活气儿”:“老人们嘴上不说,但这几天吃饭都香了些,眼睛里有光了。”
棋盘边的脑力对决、树荫下的岁月闲谈、屋檐下的细碎帮扶,构成了最温暖的“青春注脚”。队员小夏在实践日志里写道:“‘三下乡’不是完成任务,是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理,做进每一个细节里。”
活动尾声,队员们与老人约定“明年还来”,张爷爷塞给他们一把自己种的橘子:“这是早熟的,甜!”带着沾着露水的果香,实践队踏上归程,而敬老院的石桌上,棋盘还摆着未下完的局,仿佛在等下一场青春与岁月的相遇。
此次“三下乡”实践,是皖江工学院引导学子扎根基层、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正如带队老师所说:“让青年走进烟火生活,用陪伴传递温度,这才是‘三下乡’最生动的意义——青春的价值,从来都在服务他人的烟火气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