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梦吕良镇,爱心暑托育新苗——淮阴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02
青春筑梦吕良镇,爱心暑托育新苗——淮阴工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本领、服务基层,淮阴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积极响应“三下乡”活动号召,于202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在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开展为期32天的“七彩假期”爱心暑托班活动。14名由学院优秀在校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其中包括1名中共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及9名共青团员),依托党团联动,携校地联动与企业资源双重支持,以“精致服务”为理念,通过点对点结对、全天8小时陪伴模式,为当地6-16周岁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送去知识与温暖,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校地协同启幕,锚定成长航向
7月15日,吕良镇爱心暑托班在古镇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班。镇团委书记李雪在开班仪式上为孩子们细致讲解纪律规范与防暑要点,寄语志愿者以精心课程与全心陪伴,让这段夏日时光成为孩子与志愿者共同的珍贵记忆。
此次活动获校院团委与吕良镇团委双重保障,镇政府校友全程协调,不仅达成爱心暑托长期结对协议,更促成爱心企业与困境儿童的长期帮扶结对,为活动可持续开展筑牢根基。志愿者团队中,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 “‘金’心守护,不负所‘托’” 的主题融入日常。课程设置遵循 “动静结合” 原则,上午开设非遗剪纸、心理健康、趣味地理等多元文化课程,下午聚焦作业辅导与个性化托管,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悟,日均服务达27人次,累计覆盖80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当地家庭“暑期看护难”的急难愁盼。
科技文化双融,点亮童心奇趣
7月2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科普+虚拟现实”课堂成为暑托班的亮点。南京智教云副总经理薛亚与技术总监王昊携交互一体机、PICO VR设备亲临授课,王昊以“导航APP”“扫地机器人”等生活案例为切入点,生动解析AI原理。孩子们争相分享生活中的科技见闻,“我家机器人会自己充电!”的童言让课堂暖意融融。
戴上VR眼镜的瞬间,孩子们仿佛踏入奇幻世界:有的屏息凝视虚拟场景,有的兴奋欢呼伸手触碰,沉浸式体验彻底打破“科技遥远”的认知。此次活动既是校友企业反哺教育的实践,更让科技种子在乡村孩童心中生根,正如志愿者日记所写:“那些闪烁着好奇的眼睛,是未来创新者的模样。
安全关怀并行,守护成长之路
“弯腰低姿捂口鼻,记住门牌号和电话……”7月24日,吕良镇消防大队的消防员身着制服,通过《熊出没》动画片段讲解逃生技巧。孩子们在“模拟报警”互动中踊跃举手,课后自发演示逃生动作,将安全意识内化为行动自觉。志愿者们深受启发,后续课程中借鉴此模式,将急救知识融入情景剧表演,让安全教育更入人心。
实践不止于课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走进荷花荡与金湖水上森林公园,在荷塘栈道观察莲心结构,在湿地栈道辨识鸟类足迹,将自然教育融入研学实践。“原来荷叶上的水珠会跳舞!”孩子们的惊叹声,成为夏日里最动听的乐章。
温情走访帮扶,传递社会暖意
“谢谢哥哥姐姐带来的书包!”11岁的受资助女孩接过文具时,眼角泛着泪光。志愿者团队走访困难家庭期间,为李家姐妹送去生活物资——父亲靠零工维持生计的拮据,让志愿者们更坚定帮扶决心。在张坝村,何家三姐妹与患病爷爷相依的场景,促使团队开展专项调研,围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困境儿童需求等形成调研报告,为后续精准帮扶提供依据。
截至8月初,团队已完成5户困境家庭走访,建立“一户一档”帮扶台账。校地共建的“七彩假期”基地持续发挥作用,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忱证明:32天的全天陪伴虽短,却能通过点对点的精准关爱,为乡村孩子铺就更长的成长跑道。
从特色课堂的新奇体验到倾情陪伴的暖心托管,从安全演练的实用技能到走访慰问的脉脉温情,淮阴工学院的志愿者们以党团力量为引领,用32天的坚守与精致服务,为吕良镇的夏日注入别样活力。这场跨越城乡的爱心接力,不仅是教育资源的下沉,更是青年担当的彰显——当童心与青春相遇,当校园与乡村相连,便会绽放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光彩。
(通讯员:韩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