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工学子“三下乡”:瞻仰瓦仓起义纪念碑,赓续革命精神火种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7-08
走进瓦仓,追寻起义烽火
7月7日清晨,武昌工学院体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红色研习团队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了宜昌市远安县的土地,奔赴这片见证了鄂西地区最早农民武装起义的红色圣地——瓦仓起义旧址。在苍松翠柏环绕的瓦仓起义纪念碑前,十余名身着蓝色队服的队员庄严肃立。他们缓缓展开“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奋斗精神”的红色旗帜,与身后镌刻着“瓦仓起义纪念碑”的高大碑体一同定格,成为研习活动启动的庄严注脚;远处山坡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红色标语与队员们坚毅的目光相互呼应,彰显着传承革命精神、续写时代华章的决心。瓦仓起义是鄂西地区最早的农民武装起义之一,1927年,在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志士在这里高举武装斗争旗帜,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实践团队的到来,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青春的朝气。
默哀寄哀思,鞠躬敬忠魂
在瓦仓起义烈士纪念碑前,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实践团全体成员身着统一服装,整齐列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先烈鞠躬,承载着学子们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全体成员脱帽肃立,低头默哀三分钟。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空气中弥漫着沉重的哀思,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浮现出先烈们浴血奋战的场景。默哀毕,全体成员向纪念碑三鞠躬,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最崇高的敬意。队员们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深切缅怀在起义中牺牲的300余名革命志士。擦拭墓碑时,指尖触碰到岁月侵蚀的痕迹,更让大家体会到“舍生取义”四字的千钧重量。
环碑忆峥嵘,誓言承精神
鞠躬礼毕,实践团成员缓缓绕烈士纪念碑一周。碑身上,每一个名字都镌刻着一段英勇的故事;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大家脚步轻缓,神情凝重,仿佛在与先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绕行结束后,团员代表带领全体成员举起右拳,重温入团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山间,既是对先烈的承诺,更是对自身的鞭策——必将传承先烈遗志,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丹青映忠魂,精神永传承
实践团队沿着起义先烈的战斗轨迹,先后走进瓦仓起义烈士陵园与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通过泛黄的史料、锈迹斑斑的枪械与复原的战斗场景,团队成员沉浸式了解1927年瓦仓起义从筹备、爆发到坚守的全过程,仿佛看到了农民武装手持土枪、浴血奋战的壮烈画面。结合体育专业特色,队员们特别关注起义中军民的体能储备与野外生存智慧,讨论革命精神中“顽强拼搏、永不言弃”与体育精神的共通之处,为后续将红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积累素材。实践团成员走进瓦仓起义红色纪念馆。馆内的一张张泛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载,生动还原了瓦仓起义从筹备、爆发到坚持斗争的全过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认真聆听革命先烈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如何发动群众、组织武装、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的事迹。
此次研习活动,让武昌工学院体育学院的学子们在实践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把这份感动与震撼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于学习和生活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体院学子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专业解读革命精神,既在纪念碑前感悟信仰的力量,也在纪念馆里触摸历史的温度。他们将体育人的活力与红色文化的厚重相结合,让“敢闯敢拼、勇担使命”的瓦仓精神融入青春血脉,为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服务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体育力量”。(供稿人:李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