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正文

学生厌学“躺平”?一所乡镇初中3个实操方法破局!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11-06     

  在当今教育领域,课改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全区生源垫底逆袭中考稳居前十,盛湖学校不补课、不拼师资,用8年的实践探索出了用主动学习激活教育“内驱力”的宝贵经验。

  课改的成功绝非易事,学生的内生动力如何唤醒?高效学习能力体系如何构建?我们直击盛湖一线,拆解盛湖在课改过程遇到的难点,求解突围路径。

  完整的课改应是课改、班改、学改的统一,其中“学改”的核心便是:学生是需要学习的,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方法、工具和支架。

  现实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传统教学方式与当下需求脱节,质量提升陷入瓶颈。其突出表现为填鸭式教学消磨兴趣,齐步走模式埋没潜能。结果便是普遍的倦怠与低效。不仅是学校难题,也是家长的痛点。

  这引发了苏派课改高翔主任的深刻反思:当我们抱怨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时,我们自身做了什么?除了教书,我们还做了什么?

  盛湖学校在课改中直面最棘手的现实:学生倦怠、“躺平”甚至厌学。其根源绝非懒惰,而是两大核心症结:目标感普遍缺失与能力不足被忽视。

  面对这一困局,盛湖“对症下药”,精准发力,以三把务实“钥匙”尝试解锁学生的内在动力:给TA自信、给TA指导、给TA“压力”,而这场关于“学生不躺平”的变革,从一开始就牵动着家长的心。

  给TA自信:撬开“不愿学”的心锁

  营造积极学习氛围是学业成功的关键。盛湖学校在开学首月启动“班组文化革命”,将其升级为行为重塑平台。依托《学生学习氛围与状态提升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演讲、情景剧、辩论赛和团队挑战等活动,逐步突破自我:从不敢讲、不敢开口,到敢于站上讲台大方表达,最终实现讲得好。

  经过两个月、每天两到三节课的系统训练,班组文化深深融入学生日常。潜移默化中,班级氛围显著改善,学习状态有效提升,后续主动学习就有了前提基础。

  当班组文化形成强大的心理场域时,学生的改变成为一种自我驱动的进化过程:一个敢于开口说话的学生,会在同伴的反馈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逻辑;一个勇于发表观点的孩子,会在集体的共鸣中找到自身的价值认同。

  当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积极氛围的营造,需要持续的认可与激励。为此,盛湖同步构建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多元表彰体系:

  比如,校级“美丽班级”表彰:综合德育分、手抄报、班级展演等维度评分,表彰前列班级。

  “美丽小组”表彰:嘉奖各班级在成绩、纪律、小组展演等方面表现最突出的小组。

  “美丽个人”表彰:授予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积极贡献的个体学生。

  宿舍管理也在激励范畴:在纪律、卫生方面表现优异的宿舍获评“文明宿舍”,引导学生保持良好习惯。

  在盛湖学校,成绩并非唯一标准。而是践行赏识教育:通过卫生、纪律、比赛等多维度评价,肯定学生长处,进行正向引导,助力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盛湖学校通过班组文化训练敢开口、会表达,依托三级表彰体系提供持续认可,并以多维度赏识教育替代唯分数论,三大举措合力,为学生建立自信。

  给TA指导:万物皆可“训”

  无生训不课改——生训是盛湖学校课改成功的基础。小组构建是否生态,直接影响后期课改工作的效度。

  学校独创能力训练体系,通过生训课程培养优秀小老师,提升课堂效率。因为学生讲课能力,组织课堂能力是实现主动学习课堂的根本,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达成。

  生训体系核心围绕人员与方式双轨展开:人员上,由本年级各学科顶尖教师担任生训师,生训对象精准聚焦行政组长与学科组长;方式上,行政组长侧重管理方法训练(每周三次+即时指导),学科组长聚焦答题思路与学科指导,辅以导师制(每位导师带2-3名组长)和以赛促训机制(周PK赛、校级PK赛、演讲比赛等实战检验),确保训练落地见效。

  生训融入日常:

  从“食堂文明领餐训练沟通礼仪”到“跑操强化团队协作”,生训工作更应该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从课前、课中、课后,都是生训的好机会。盛湖践行“万物皆可训”,将抽象理念转化为生活实践。

  生活规范:熟记校纪校规、集会整队要求;无声就餐、不边走边吃;统一着装;遵守住宿规定;楼梯慢行不奔跑。

  常规起点:细致到如何拿放凳子。

  能力拆解:如“领学能力”细化为声音、站姿、互动等七要素。

  只有解决学生的能力问题,才能实现高效课堂和自主化管理。这种能力训练体系打破了“想学却学不会”的困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盛湖学校强调通过系统的能力训练和基础到高级的学习能力阶梯路径,学生能更自信和有效地学习。通过这些训练,学生们不仅增强了学习自信心,也更积极地主动探索复杂问题。

  给TA“压力”:万事皆可“赛”

  盛湖学校在课改过程中,小老师培养工程以“小老师周PK赛”为核心抓手,打造高效课堂与尖子生培养体系。

  比如,每周每班抽签选出一名小老师,在学科教师和往届优秀小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三磨”:一磨设计、二磨模拟、三磨实战。

  从选拔、培训到评价、推广,形成一套可持续的培养生态。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自信心。

  在盛湖学校每周的周五是6分钟微课比赛,每月进行一次8分钟微课比赛,已经构建起常态化的技能锤炼场。

  给 TA 同盟:家校同频的“推力”

  教育的突围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学生从“躺平”到“主动”的转变,离不开家庭认知的同步升级。

  课改初期,盛湖学校也曾遭遇家长的集中质疑:“训练班组文化对学习有什么帮助?”“让学生当小老师,知识学扎实了吗?”“多元评价不看分数,中考怎么办?”这些疑问直指家长对课改的深层焦虑。

  谈及与家长的沟通,执行校长缪丹红表示:“2019年我刚到任时,我们遗漏了一个关键环节——召开家长会。第一年,我们未能清晰告知家长将采用何种模式培养孩子,导致他们产生疑虑。

  如今的新生家长,很多已在探校活动中提前了解过学校。入学后,高主任会亲自召开家长会,详细说明后续的培养方案及家长需配合的事项。而关键在于做好持续的后续沟通。”

  盛湖学校以“三步走”回应质疑,让家长从“观望”到“信任”再到“参与”。

  开放沟通,让TA倾心

  盛湖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搭建深度交流平台,让家长亲身体验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合学环节协作探讨,领学环节自信展示;班组文化展演则让家长直观见证孩子的自信与活力。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持续传递校园动态与教育理念,促进家校互动,有效连接家长。

  数据说话,让TA放心

  盛湖学校独创的“能力成长档案”,宛如一部记录学生蜕变的成长史册,详细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家长通过《家庭能力展示卡》,定期接收孩子在家讲解学科知识的视频,某家长在反馈中写道:“孩子给我讲‘牛顿定律’时手舞足蹈,这种对知识的热爱,是传统作业无法给予的。”

  执行校长缪丹红表示:“尤其是七年级入学初期,我们的老师会及时将孩子在班级中的点滴进步反馈给家长。这让家长对我们的培养流程更加信服。同时,使用我们这套体系,绝大多数孩子的成绩都有明显的提升。更可喜的是孩子的状态变化:有些原本在家不愿和父母多交流的孩子,在盛湖学校学习两三个月后,开始乐于分享学校见闻,变得愿意和父母说话了。这些积极的变化,家长是能真切感受到的。”

  双向表彰,让TA开心

  盛湖学校特别注重为家长提供“情绪价值”,通过双向表彰共享孩子的成长喜悦。

  例如,学校举办各类活动都会及时通知家长。家委会成员固定参与,同时,当孩子获得表彰资格时,学校会特别邀请相关家长到校。让家长亲眼见证孩子的荣誉时刻至关重要。

  此外,学校还设立了面向家长的颁奖环节。缪丹红回忆道:“一位家长因其孩子的显著进步荣获‘突出贡献奖’孩子从原本预计就读普通学校,考入了四星级高中。这位平日性格豪爽的家长,在领奖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

  当然,群体表彰也同样重要:例如孩子跻身年级前列,或是取得巨大进步,他们的家长也会被邀请到校。孩子上台领奖,家长同步收到鲜花与奖状,家长的认同感在共享荣光中自然提升。

  课改突围:闭环方能见效

  课改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生长”。盛湖的三把钥匙,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自信破解心理内耗,指导扫清能力障碍,压力激活持续动力。但这绝非终点——当学生敢表达、会学习、愿挑战,真正的教育内驱力才会生根。而这背后,是从课堂形态到评价体系的彻底重构,缺一环则难成闭环。课改突围,从来不是单点突破的神话,而是步步为营的系统工程。

  正如盛湖学校戴颖副校长所说:“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知识的传递虽快,但人的培养必须遵循人性的规律,需耐心浇灌,静待花开。学生能力课程的推进需有序进行,从技术与管理双管齐下,确保实施的科学性与高效性,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盛湖学校“费曼学习法·主动学习课堂”的系列深度解析正在持续更新中!我们将从学习氛围、态度、习惯、能力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这所初中实现质量快速提升的具体路径与方法。若您希望深入探究,敬请持续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派课改中心”。


头条新闻

  • AIGC赋能小商品产业创新,2025

      2025年近日,以“义起创业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义乌市AIGC小商品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大赛由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主办,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旨在推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与小商品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地方产业转型升

  • 学生厌学“躺平”?一所乡镇初中3个实

      在当今教育领域,课改已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从全区生源垫底逆袭中考稳居前十,盛湖学校不补课、不拼师资,用8年的实践探索出了用主动学习激活教育“内驱力”的宝贵经验。   课改的成功绝非易事,学生的内生动力如何唤醒?高效学习能力体系如何构建?我们直击盛湖一线,拆解盛湖在课改过程遇到的难点,求解突

  • ​以课题谋实践,AI 赋能对话课

      以课题谋实践,AI 赋能对话课:第五学区小学英语 “教 - 学 - 评” 一致性教研活动在伍市学校举办  (通讯员:潘婷 潘柱)  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要求,第五学区近日以课题《AI 赋能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 —— 基于对话课的课堂实证》为依托,在伍市学校多媒

  • 港城大QS亚洲大学排名再创新高!国际

      香港城市大学(港城大)在最新发布的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6亚洲大学排名中,从1,526所入围大学中脱颖而出,蝉联全港第三,同时由去年的亚洲第十位攀升至第七位,持续稳居全亚洲前1%高校行列。此外,港城大在QS亚洲大学排名颁奖典礼上连续两年荣获两项大奖,为亚洲区内获

  •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职

      江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功举办  “职面考公,逐梦公职”公考模拟大赛  为精准赋能学生就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国家公务员考试方向的把控,夯实学生应试能力。11月1日,由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职面考公,逐梦公职”公考模拟大赛在江西财经大学蛟桥、麦庐两个校区同步开启,共计323人报名应试,各项活动

  • 平江县伍市镇伍市第二小学:热爱燃赛场

      (通讯员 黄燕)11月3日,伍市第二小学足球队小将们满怀激情奔赴启明中学,踏上县级足球比赛征程。此次赛事中,球队将接连迎战杨源学校、胡筠小学和桂花学校小学部三支劲旅,开启三场充满挑战的绿茵对决。   首场对阵杨源学校,二小队队员斗志昂扬、状态拉满。开场后,小将们默契传接、攻防有度,凭借灵动跑位

  • 筑牢健康防线 守护家庭未来——金溪县

      为提高广大家长和教职工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2025年10月21日,金溪县第二保育院特邀金溪县妇幼保健院孙淑云医生来院开展“艾梅乙”防治知识专题讲座。  讲座中,孙医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病毒的基本定义、发病机理与常见临床症状,详细

  • 聚焦首届研学日活动,解锁研学产业高质

    当“教育强国”遇上“文旅融合”,研学旅游正从探索走向繁荣——它不只是旅行,更是承载中华“知行合一”智慧、助力千万青少年成长的创新育人模式。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发文,首次将研学纳入国家教育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