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清北“进阶淬炼”竞赛教练硬实力 庆阳市二期培训深化拔尖人才孵化系统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8-07
6月23日至7月2日,由庆阳市教育局携手培清北教育研究院联合打造的第二期高中学科竞赛教练研修营圆满收官。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数学、物理)与庆阳六中(化学、生物)双会场并轨运行,两百余名骨干教师历经十天“理论—实践—测评—应用”的螺旋式淬炼,完成从“知识搬运”到“思维锻造”的转身。继首期“强基赋能”后,本期培训以更高阶的视角、更精细的颗粒度,将竞赛教学由方法论层面向实战纵深推进,庆阳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由此迈入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匠心淬炼:教学能力的破冰式进阶
培清北·庆阳培训工作组基于首期数据复盘,二次打磨课程,形成三条“破冰”主线:
教学诊断精准化:开营前收集教师痛难点,定向研发“基因编辑竞赛实验”“拓扑组合解题”等前沿模块,实现“千人千面”的靶向补给;
育人思维贯通化:将混沌理论、电子流变分析等看似高冷的学术工具,转译为“变量控制法”“非线性梯度命题”等可操作模型,让“高观点”落在课堂实处;
学以致用实战化:设置测评题,检验培训成果,合格率达100%。
庆阳二中一位老师感言:“过去靠海量刷题硬拉分,现在我们能在一张白纸上自主长出梯度化难题,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能力跃迁,正是培清北专家强调的竞赛教育本质。”
思维破局:教师的认知跃迁之旅
每日沉浸式研修,首先打碎的是教师对“标准答案”的路径依赖。
数学、物理会场以“复杂系统解题思维”为纲,借拓扑学视角重新编码组合数学,让“抽象结构”成为可感可视的思维工具;
化学、生物会场用“跨学科融合实验”做切口,把合成生物学前沿成果拆解为可在高中实验室落地的竞赛案例。
参训教师普遍反馈:最大的收获不是新增了多少解题套路,而是教学哲学的迭代——从“教会做题”到“唤醒直觉”,从“单科深耕”到“学科融通”,完成了从“教练”到“认知设计师”的身份升级。
深化赋能:竞赛教育生态的再进化
7月2日结业总结会上,三位教师代表的发言勾勒出培训的长尾效应:
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李老师:“此次培训,从多方面提升了我们老师的竞赛辅导能力,也极大的帮助我们拓展并调整了新高考的备考思路。”
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赵老师:“此次培训如同一场及时雨,为我的专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更新和技能的提升,更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升华。”
宁县二中王老师:“把日常的高考备考与知识的延伸和深层次原因结合起来,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问题。组建本校的学生团队、走进竞赛、不断尝试,不能总是敬而远之。”
环县一中李老师给出建议“创建校内外双师型竞赛辅导机制,带动学校年青竞赛教练快速成长。”
从“强基赋能”到“进阶淬炼”,庆阳市已构建起“教育局—学校—教师—学生”四级共振的拔尖创新人才孵化链。随着第二期培训的落地,一条可持续、可辐射、可迭代的区域竞赛教育新生态正在陇东大地悄然成型。(作者:沈晓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