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明方向,赋能促融合——绥中研学乡村振兴双向发力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9-25
近日,一支专业调研团队历时45天,以“三段式跟踪法”深入调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全面摸排当地研学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运营现状与发展潜力,不仅厘清了资源禀赋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更为两者深度融合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与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本次调研于2025年9月1日启动,至10月15日结束,分为筹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筹备阶段,调研团队召开专项会议,明确目标、分工与流程,制定实地走访计划和调查问卷模板,并积极对接当地文旅部门及各景点负责人,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9月13日至14日的实施阶段,团队深入九门口水上长城、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大台山果树农场、碣石国家级海洋公园等重点点位,通过实地观察记录资源现状与设施情况,与文旅部门工作人员、景点讲解员深度访谈,收集一手信息,同时拍摄320张现场照片、15段视频素材,直观呈现绥中县研学资源风貌。总结阶段,团队回收整理217份针对中小学师生、家长及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调查问卷,汇总采访记录与实地资料,深入分析资源优势与现存问题,最终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结果显示,绥中县研学旅游资源与乡村振兴存在高度契合性。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如九门口水上长城、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等,不仅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还能吸引游客走进乡村,带动周边乡村的餐饮、住宿需求。绿色生态资源中的大台山果树农场、祝家新村,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学生在参与农事体验、了解灾后重建成果的过程中,能带动农场果品销售、新村民宿消费,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蓝色滨海资源周边乡村,可依托海滨研学活动,发展海鲜餐饮、渔家乐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可以说,绥中县的研学旅游资源,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
基于调研成果,绥中县明确了研学旅游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发展路径。第一步,聚焦旅游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统筹机制,打破资源壁垒,将红色、绿色、蓝色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以“三色研学”为核心的协同体系,例如将长城文化与红色教育联动,滨海资源与生态农业整合,为乡村研学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步,依托整合后的资源,开发特色研学路线,设计“红色文化传承+乡村体验”“绿色生态探索+农事劳动”“蓝色海洋认知+渔村生活”等主题路线,吸引更多学生与游客前来,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第三步,以特色研学路线为核心,提升绥中县旅游知名度,打造统一品牌形象,通过短视频平台、旅游OTA平台扩大宣传,吸引省外游客,进一步释放研学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
此次调研为绥中县研学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各项规划的逐步落地,绥中县有望打破发展瓶颈,实现研学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书写文旅与乡村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