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队研制!智能导电砂浆为桥梁安全植入"感知神经"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嘉锰 发布时间:2025-05-13
桥梁裂缝监测领域迎来创新突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一支青年科研团队研发的智能导电砂浆监测技术,通过材料创新实现了桥梁结构损伤的实时感知与精准预警,为基础设施安全运维提供了新思路。
图一 团队成员讨论方案
针对传统桥梁检测依赖人工巡检、设备成本高且难以及时发现隐性损伤的行业痛点,该团队提出将导电材料复合到工程砂浆中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桥梁关键部位预埋特制砂浆棒,结合电阻测量技术,可实时捕捉结构微裂纹导致的导电性能变化。项目负责人王慧清表示:"这项技术赋予了混凝土结构自我感知能力,让毫米级裂缝无所遁形。"
研发过程中,团队重点攻克材料兼容性与稳定性难题。经过大量配比试验,筛选出兼具导电性能与结构强度的优化方案,确保材料在复杂环境下的长期服役性能。实验室测试表明,该技术对裂缝的检测灵敏度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且具备成本优势。
目前,团队已与工程单位合作开展原型机现场测试,验证了技术在实际工况中的可靠性。通过桥梁结构仿真与实测数据对比,系统能够准确定位损伤位置并评估扩展趋势。项目现已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与多地交通部门启动试点合作。
图二 团队成员测试砂浆帮性能
据悉,该技术未来计划拓展至隧道、大坝等基础设施监测领域。团队正在筹建科技公司推进产业化进程,致力于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普惠型监测方案。"我们希望通过材料创新,让更多建筑物拥有'自我诊断'的能力。"团队负责人王慧清表示。
这种将智能材料植入建筑本体的监测方式,改变了传统依赖外部设备的被动检测模式,为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随着技术不断完善,有望推动基础设施运维向智能化、预防性方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