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正文

“如若有光”陈顺林的中西方绘画教育成果阐述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思衡     发布时间:2024-08-28     

eb3cc67d2826359bf02479679989dc4.jpg

  艺术家陈顺林的成长故事

  大概是2003年,陈顺林在贵州的一个小县城里读高中,去县里唯一的新华书店看书时,偶然翻到了一本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模糊画册。他记得上面是一些暖色调的静物,人物油画,人物画有几张不是很写实的人体,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是用什么画的,为啥不像“人”,但既具人物的皮肤,神态都出来了,当时年少看得羞涩,脸红心跳。回来后尝试着自己琢磨画点啥,用铅笔在本子上画了一张“自画像”,整整一个星期也没有去上课,就在家里琢磨如何绘画。

80aa843c486252ab58452c4e5681bf1.jpg

陈顺林现场介绍宋代“莲花碗”与展览的作品“千年相会”

  陈顺林的艺术成长

  这种色调柔和带有一丝诗意的感觉,一直印在他大脑里。从大学时期的写生荷塘,都是几笔而过,当时刘晓教授说:“我都不敢这样画”,被狠狠训斥了一顿,从此老老实实练好基本功。大学时代他的同学们都学习“毕加索”、“波洛克”、“井上有一”,整个寝室里充满了“潮流及时髦”的思潮。室友说:“林子你还在画石膏,人体素描”?这些东西都落伍了,我们要跳脱“学院派”。我也只能笑笑,说还是“慢慢来、不着急”。大学读书时寒暑假都在学校画画,基本上都是边啃馒头、边画画。本科班的课上完,就去蹭研究生班的课,蹭到工作后十年间都在贵大艺术学院研究生班的课。

  陈顺林还清晰记得上理论课的谢啸冰老师说:又来了啊,他非常欢迎顺林来听课,实属难得。如果这样看来他算是大学延毕十多年的老学生,也是感谢贵大的老一辈的老师们给了他充分的营养,才得到如今的生长。

d1a61b883d876ce12bb357785bb6dbf.jpg

  陈顺林展览现场为观众现场“美育”普及,如何观察他的中国水墨既有传统又有创新

  陈顺林的法国游学

  2016年有幸收到法国文化部的邀请,两年间作为访问学者。初到法国是直接到了北部的鲁贝市,这里的人质朴,善良。听说有远道而来的艺术家,都十分热情地邀请到家里聚会。聚会的内容也就是“吃饭”,品红酒,他们会介绍红酒的年份,同时餐前有一套独有的“感恩”仪式。之后在鲁贝市做了一个油画“百年寻根”的展览,当时与林风眠的作品共同展览,后来圣诞节又向市民公开展览一次。偶然有一次到巴黎参观完桔园美术馆后,在塞纳河畔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法文字母”,于是极其内心向往“中国文字”,脑海里出一个声音“回去吧”,那种极度的“血脉诉求”,狂热地想要寻找中国“笔、墨、纸、砚”,追寻生命与灵魂的“光”,如此他意识里闪现出来“如若有光”,要重塑根脉才可能见光。这四个字让他从巴黎一直到贵州乡村,带到三年开阳驻村结束。

  “如若有光”陈顺林绘画作品策展逻辑

  “如若有光”今天能与大家见面,也是历经无数次蝶变,才得以呈现。展览中间放置了一件“莲花碗”,这个碗造型极简,类似宋代官窑器物,质感并不是玻璃质感而是如玉一样的润滑。然而宋代器物又是汉文化“极简”代现,在反复研究“莲花碗”的极简我获得到巨大的启示。

  陈顺林尝试在油画中寻找这种中国式极简样式,大量梳理宋代瓷器的形态,又与我研究的西方现代主义的极简相互交融。画了无数的撞色作品,新加坡《蚍蜉之音》、《繁花重塑》两个作品展,后来才出现“莲花”的形态,这批作品是中国样式的“极简”,而非西方绘画的极简。从油画到水墨,反反复复实验,才出现今天展厅里的这些作品。

f45e1a11451962eb788f3ebab821c7f.jpg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来自“爱”,有了爱就有看“光”,有了光就有了“善良”也就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

  艺术成果评价

  其恩师中国评论家协会造型委员会主任陈履生先生曾经给陈顺林说:勤奋、多画,才可能实现自主“形与色”把控。

  其恩师贵州大学美术学院原研究生导师刘晓曾经说:实验才是绘画最大乐趣。以至于多年来,我保持独立思考,也保持追逐最初看到雷诺阿的作品写意的感觉,在似与不似之间,在“相”中追逐“非相”的精神呈现。

  中国诗词名家周笃文先生说,莲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是高尚纯洁美好及忠贞不二的象征。在中国的青铜器、陶瓷、建筑、园林等器物上,特别是在绘画艺术上都能找到关于莲花的艺术表达和哲学思考。陈顺林的画作,将莲花上升到了生活的艺术化表达。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师鲍林泉说,陈顺林的画融汇中西,其彩墨画中用色用墨,有西画的影子,用笔生辣,点线不为写形,极具抽象意味;油画作品却又是意象朦胧,正所谓“即之愈希,握手已违”。

  中央美术学院刘洋博士在陈顺林画展上说:中国文化语境中,以莲花清静无染,喻人心本源,如阳明先生以人人良知具足的光明本性,说人皆可为圣贤,历代喜画荷莲者众多,然而形随意转,神意不具者,笔墨最易落入俗子气,陈顺林的画,似从自性中流淌出来,故有一股清光,笔简形具中能写意传神,中画西画两相无碍。莲花出于淤泥,开阳一段的驻村锻炼,或为陈顺林艺术生命花开的土壤。艺术家通过直觉敏感到自身与时代先机,陈顺林作为百年来旅法中国画家们中的一员,大家虽情景不一,以东方文化神韵回应世界却是自觉的。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