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快乐的课间戴上“安全帽”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理菡 发布时间:2024-11-14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学生的安全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家庭幸福的基石,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课间,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嵊州市崇仁镇富润学校致力于课件活动的管理,让学生在开心活动的同时,安全保障不掉链子。
1. 安全制度建立完善
学校根据通过多次实地排查、学生访谈构建了一套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课间安全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成立了专门的课间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完善包括《课间活动安全管理规定》、《紧急疏散演练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不仅要明确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行为规范,还应涵盖教师、安保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清晰知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制度的执行需配以严格的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确保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
2. 学生安全教育强化
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学校将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通过主题班会、安全知识讲座、情景模拟演练等形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特别是针对课间易发的追逐打闹、攀爬高处等行为,通过动画演示、自主讨论等方式进行了重点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性,学会正确的玩耍方式和自我保护技巧。
3. 课间巡查机制落实
实施课间巡查机制,是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途径。学校每次课间活动时间都安排专门的教师或安保人员进行不间断巡逻,重点关注楼梯口、操场、走廊等易发生事故的区域。巡查人员需佩戴明显标识,便于学生识别求助。
4. 隐患排查定期执行
安全隐患是安全事故的温床,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至关重要。学校应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内容、方法和周期。包括但不限于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状况、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用电安全、校园环境整洁度等。对于排查出的隐患,要立即采取措施整改,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5. 家校合作共筑防线
家校合作是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网的重要一环。学校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利用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向家长普及学生课间安全知识,鼓励家长参安全管理,让家长督促学生在家活动时的安全,从而达到安全提醒不间断,安全意识全连贯的效果。
6. 设施设备安全检查
校园设施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学校定期对体育器材、教学楼内的门窗、电线电路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无损坏、无老化现象,确保所有设施都处于良好状态,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
8. 反馈机制持续优化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持续改进课间安全工作的关键。学校鼓励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积极反馈课间安全方面的问题和建议,树立学生反馈不敷衍,教师反馈要重视的理念,教师收到反馈及时跟相关负责人反馈,并第一时间实地查看,认真分析,并及时作出回应,不断调整优化安全管理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总之,学生课间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通过实践与探索,有效提升学生的课间安全水平,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方法,不断完善课间安全管理体系,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崇仁镇富润学校 金英)